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相机选择分析(2)
2017-11-21 04:35
导读:但是,随着金融市场深化与金融工具创新,货币数量不再简单与物价和收入成规则的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要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
但是,随着金融市场深化与金融工具创新,货币数量不再简单与物价和收入成规则的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要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从货币需求看,证券市场发展和衍生金融市场对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货币替代的趋势和程度加强。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致使与居民的货币需求动态发生变化,削弱了货币供应的可控性、可测性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界限日益模糊,致使货币需求和其它宏观金融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趋弱,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使得中央银行对控制货币总量并对经济作出迅速反映的能力越来越差。股票市场的发展使货币需求函数发生变化,使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的数量目标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
4.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冲击
资产价格波动尤其是资产价格破裂形成金融脆弱,对实质产生严重冲击,从而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持续和破灭对实体经济有巨大的不利影响,调控资产价格也是实现货币政策自身目标的需要。资产泡沫在形成和持续阶段,能够通过消费-财富效应、托宾q和股票负债表效应等影响居民、的消费投资,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这种影响还具有“自我实现和自我增强”的效果,能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大其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产生于非经济基本面的资产泡沫必然会破灭,而且资产泡沫的破裂往往是在非常短的时期内表现为股灾等形式,资产价格急剧下跌,这势必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三、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的相机控制
针对金融市场变化,是否将资产价格波动纳入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一直是界和货币政策制定者而临的难题,也是央行是否对资产价格反应的本源所在。近年西方货币政策制定者正在逐步放弃规则型行为而采取相机抉择行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Taylor(1993)提出的泰勒规则(Taylor Rule),日益被西方中央银行所采用。[3]但是泰勒规则是关于中央银行如何基于目标实际利率和目标通货膨胀率对货币进行调控的货币政策规则,其本质仍是关于利率的规则。泰勒规则并没有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执行框架。针对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现实挑战,本文在此提出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相机控制的思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相机控制的边界:是否损害实体经济
证券市场和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股价的严重下跌很可能导致经济紧缩,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90年代的日本经济就是典型的例证。资产价格及其波动对实体经济(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经济学家已经达成共识,但还有分歧,主要体现在资产价格波动是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如GDP、总需求、投资、预期通货膨胀等)以及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具体表现为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对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产生严重冲击,进而危及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安全。这种冲击过程主要通过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其中,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渠道是托宾q效应,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尤其是金融资产价格的暴跌,经济主体的净资产价值迅速下降,从而引起不良资产增加,外部资金的筹措成本上升,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信息非对称,一方面债权人担心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增加而“惜贷”,而另一方面债务人因为还贷困难而“慎借”,两者行为最终导致信用收缩,资产价格下降和投资总需求下降之间会出现恶性循环,即出现所谓的“金融加速因子”(financial accelerator)。资产价格波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渠道是财富效应,由于存在股市财富效应的“棘轮效应”,即股票市场下跌导致消费收缩的效应,与股票市场上涨引起消费增加的效应存在不对称性。消费者在财富收缩时作出反应的速度比财富扩张时更快,这就意味着股票市场的正面财富效应与负面财富效应有非对称性。在股市财富逆效应下,经济主体消费支出减少,消费信贷需求下降,耐用消费品与不动产需求萎缩。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表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信贷用以购买实物资产,在金融资产价格急剧上升的过程中,这些实物资产的价格会逐渐偏离其实际价值,国民经济也会随着它们的升值而产生虚假的繁荣景象,即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这些实物资产短时间内难以改作其他用途,价值也会随之减小,并且难以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这样,不仅债务人会因此而破产,而且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也会因为无法收回本息而导致非常大的损失,金融脆弱(fragility)产生。金融脆弱的联动效应,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根源,其后果是一个经济运行体系中信用与金融链条发生断裂,造成金融市场系统崩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