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2)
2017-11-25 06:16
导读:一、加强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 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期,公司的治理模式也从行政型的企业治理向经济型的公司治理转型。
一、加强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 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期,公司的治理模式也从行政型的企业治理向经济型的公司治理转型。现代企业法人产权独立,但是企业法人所享有的对企业财产的完全支配权或控制权只有依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正确、高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权力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大型集团、股份制公司,应设立专门机构,由专业人员执行企业的投资计划,依据制度进行日常管理与监督。从而可以避免所谓“新官不理旧事”的长期投资的有头无尾。管理脱节、领导人“拍脑袋”的盲目投资等现象的发生,长期投资的管理是企业的
系统工程,其内部控制环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投资的事前控制 制订细致、完整的投资策划。投资策划应包括投资目的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专家参与制订的
可行性报告论证,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是否依法经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批准,对于股份制公司重要的投资项目是否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是否有财务人员从核算、企业整体资本结构、资金筹措、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论证,对于投资风险是否有应对措施等。缜密的事前控制是企业减少投资风险的基础。 2.长期投资的事后控制 长期投资在实施过程中,应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管理,监督投资双方的
投资合同的履行情况,年终应有对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
情况报告。对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与资金收账,追加资金的申请批准手续与资金付出应有严格的人员分工与牵制,投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定期核对制度。对结束的投资项目应对投资期间的盈亏进行分析。投资管理部门应设立投资档案,对投资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对投资文件进行保管。长期投资的事后控制实际上是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保证。
二、建立投资风险、制约机制 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化。现代企业将所有权外在化以后,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不具有财产所有者身份的专门管理人才担任,这为现代企业建立投资决策法人责任制和投资项目审批责任制的投资风险制约机制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以往的投资失败后,投资责任不清,领导者以不明白、经验不足等推脱责任,不了了之。在完善的长期投资内部控制制度下,投资风险制约机制的建立,明确了投资责任,更加规范了企业的长期投资行为,从而保障企业国有资金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是加强规范企业对长期投资的一个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也从另一个方面强化了企业的投资管理理念。从近两年对国有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看,对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的审计已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对长期投资。资金的出借、资产的转出等重大决策从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大了力度,使之成为对法人的经济责任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客观上对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的规范起到了威慑与促进作用。增强了企业法人的法制观念和长期投资的风险意识,引导企业将长期投资规范化、法制化、化,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正确运用长期投资理念,将为国有企业带来不可估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