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银行业改革(3)
2017-11-26 01:31
导读:4、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主要是要解决好经营管理中的利益导向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因此,绩效考核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避免
4、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主要是要解决好经营管理中的利益导向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因此,绩效考核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避免只讲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管理的现象发生。如:商业银行要建立涵盖业务量、盈利状况、风险管理、资源利用效率等系统性的指标业体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高创利能力的业务骨干,必须坚持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考核,避免风险隐患对银行造成“硬伤”。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是中国银行业最少采纳的管理方法之一。随着更多的国外银行挤入竞争行列,争夺优秀人才也会日益加剧。
中国银行业应该实行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吸引、激发和保留有效的员工:组织员工参加世界级培训,为员工提供丰厚的薪酬以及其它员工激励计划,如员工持股制度等。
(五)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2007年,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将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可以说,加强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1、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和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一些金融产品、服务手段,如自动存取款、信用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以及近年来日益普及的跨行转账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需求,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助学贷款,拓展银行中间业务,加强银证、银保合作,推进金融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
2、金融工具创新。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增加投资组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中、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品种主要包括期权,远期,互换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管理模式创新。在金融创新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银行业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按照有关银行经营原则,从审慎管理的要求出发,制定提高效益、降低风险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措施,提高银行业资本运作水平。此外,银行业将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建立权责明确、机制健全、分工合理、管理有效的新型银行管理体制。
(六)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日益频繁的跨国商业关系将产生更为复杂的银行产品需求,如贸易担保、外汇、属下企业资产管理等。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银行亦需在产品项目及渠道上做出相应改善,积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业务:全力推进国际业务的发展、创新代客理财工具并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等资产管理业务;适度降低信贷资产比重,提高投融资资产比重,提高低风险权重的债券投资、票据融资和货币市场业务在全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
虽然政府目前还没有取消银行、保险及证券分业经营的规定,综合银行已然崭露头角:中信实业银行,这家国有信托投资公司已获准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来合并其保险、银行、证券和管理业务,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超市”。
2007年,国家将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进程。随着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领域的渗透,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人民币理财、债券投资等创新产品将会加速推出,中国银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解析银行改革路线图[J].法人,2006(4).
2、胡祖六.国有银行改革需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吗?[N].经济观察报,2005-12-05.
3、2007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分析报告[R].2007-03-15.
中国大学排名
4、张汉民,罗淑芳.中国经济预警信号:国有银行风险隐性增长[N].联合早报,200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