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投行业务的启示(2)
2017-11-26 04:36
导读:危机爆发后,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美国独立投行时代的结束。从最初的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到美林证券出售给美国银行,再到雷曼兄弟的破产,最后
危机爆发后,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美国独立投行时代的结束。从最初的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到美林证券出售给美国银行,再到雷曼兄弟的破产,最后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成为传统商业银行,这五家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纷纷落马标志着美国投行冬天的来临。
对中国来说,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是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因为四大国有银行持有次级债券,而公众对其持有债券的多少以及预期损失并不了解,因而产生恐慌心理。中国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受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的,因为其持有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很小的。例如,工行去年持有12.26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占其总资产的0.1%。在这次危机中,体制最简单的国家和银行、市场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小;相反,运行越复杂、数量化越高、结构化产品越多的机构和地区受到的影响越大。
那么中国是否还应该继续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自2006年股改以来,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使得其一方面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其次,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因此,中国投行业务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美国独立投行时代结束,但中国不应该因噎废食,反而是应该在此时抓住机遇,挖掘市场潜在机会,找准市场定位,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鉴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中国在努力发展投行业务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次贷危机在很多方面反映出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往往是系统性的,破坏力极强且不易扭转,因此要注重市场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使中国的金融监管具有法律依据;二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咨询机构的建设,对金融产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注意控制全局风险;三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道德风险。
其次,要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加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就要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修补和完善存在的制度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内控制度能得到严格执行,从而将金融风险降到最小。(1)要明确划分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对业务经营活动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适当机构,在管理人员之间设定明确的下属和报告关系,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通过机构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内部控制,督促稳健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2)要建立现代风险管理制度,对各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报告、验证和审查,做到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
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加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就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组建高水平投资银行专家团队。对于优秀的投资银行人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投资银行和国内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经验,真正实现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人才在竞争中的核心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综上所述,美国的宏观经济周期是本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因素,但信用缺失和监管不力是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次危机造成美国投资独立投行时代的结束,但中国不应因此而放弃已经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而应该立足中国国情,稳步发展,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行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