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的“费用观”和“利润分(2)
2017-11-29 06:45
导读:二、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的“利润分配观”及其评价 (一)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的“利润分配观” “利润分配观”认为,在本质上,经理人得到的股票期
二、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的“利润分配观”及其评价
(一)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的“利润分配观”
“利润分配观”认为,在本质上,经理人得到的股票期权的价值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即企业剩余(利润)的分享。若经理人行权,其经济实质是,企业把等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这一金额的未分配利润拿出来分配给经理人,然后经理人把这部分资金加上行权价乘以行权股数的资金购买了企业股票,所以,企业的股东投入资本增加了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金额加上行权价乘以行权股数的金额,而未分配利润则减少了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金额,企业所有者权益净增加了相当于行权价乘以行权股数的金额。经理人得到的利益是行权价与股票市价之差。这一差额的经济本质就是经理人通过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所得到的那部分利润。在上,此差额应等于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
(二)“利润分配观”下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在初始会计确认日及日后各会计年度,按照计量出来的该期间应确认的利润分配数借记“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拟新增资本准备——经理人股票期权”科目。将来若经理人行权,则将行权部分的“拟新增资本准备——经理人股票期权”连同经理人按行权价行权缴纳的资本一起转入相应的“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三)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的“利润分配观”的评价
笔者认为,上述说法也存在不妥之处。首先,该观点确切地说不能称为利润分配观,因为利润分配会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从以上阐述中可以看出,经理人行权实际上是将未分配利润转为股本或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即经理人股票期权并非利润分配,而是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的变化。其次,即使我们将股票期权的行权看成利润分配,但在赠予日将企业赠予经理人的股票期权作为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会计处理仍值得商榷,这好比将加工完毕的产成品作为销售收入入账一样,企业生产产成品的目的是要将其销售并换回货币。最后,这一会计处理似乎隐含这样的假设,即经理人已经为企业服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企业赠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是对经理人在过去为企业利润的增长做出的贡献的一种分配。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企业可能赠予刚
招聘来的经理人,即经理人有可能根本还未为企业的财富增长做出贡献而获得股票期权,而且,如果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不是很多的话,过多地赠予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能导致未分配利润成为负数,这会限制股票期权的赠予数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实质:一种产权制度安排
经理人股票期权是让经理人参与的剩余索取权分享的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当企业赠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时,相当于人力资本在市场博弈过程中被财务资本所有者所确认的资本的价值(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采用布莱克期权定价模型)。因而在企业授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时,应做如下处理:借:人力资产;贷:人力资本——经理人股票期权。
在行权期前,可将人力资产摊销,借:管理费用——人力资产摊销;贷:人力资产。
在行权日,若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付给经理人,借: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银行存款(行权日市价×股数)(若股票回购价格高于发行时的价格,则差额部分减少未分配利润)。借:银行存款(行权价×股数),人力资本——经理人股票期权;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若公司发行新股,借:银行存款,人力资本——经理人股票期权;贷:股本,资本公积——股票溢价。若经理人弃权,借:人力资本——经理人股票期权;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