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企业采购环节的会计核算特点及在ERP中(2)
2017-12-04 06:09
导读:二、采购框架的搭建一建立采购订单 建立物料主数据后,就可以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在 ERP系统中建立采购订单。采购订单用于跟踪控制采购合同的履行情
二、采购框架的搭建一建立采购订单
建立物料主数据后,就可以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在 ERP系统中建立采购订单。采购订单用于跟踪控制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可以从采购收货时间和方式,收货后计算账期,付款条件、发票情况等各环节进行控制。ERP系统的数据整合和资源共享这两个突出优点可以逐步体现。在采购订单中可以体现供给商的具体情况(自动从维护的供给商主数据中调出)、库存地情况、合同签定时间、运输条件、保险条款、税款情况、产品物料描述(自动调出物料卡片)、合同价格、数目、进库情况、发票收到情况、付款情况等等。除了这些具体的信息之外,ERP可以提供比较宏观的企业采购信息、采购流量存量、分析库存风险等功能。
三、采购本钱的核算方法一采用移动均匀价
采购订单建立后,如何对存货的本钱进行核算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取得时可以按计划本钱核算也可以按实际本钱核算。由于已经建立好物料信息,在进行收货时可以按产品的实际本钱进账。产品按当时采购的实际本钱进账后,如何进行存货本钱流转的核算呢?财务会计准则提供了几种核算方法: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均匀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均匀法。①个别计价法需要按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进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本钱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本钱的方法。这样核算固然非常正确,但操纵量非常大,分销企业产品流量大根本无法用个别计价法核算本钱。②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法是将先(或后)购进的存货本钱在后(或先)购进的存货本钱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本钱。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核算法时都需要按批次对存货进行核算,但分销企业假如按批次逐一记账,数据计算量也非常大,而且众所周知,IT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不论用先进还是后进的价格计算本钱都并不妥当。⑧加权均匀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均匀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目加月初存货数目作为权数,往除本月全部收货成刺口上月初存货本钱,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均匀单位本钱,来确定存货发出和库存本钱。由于加权均匀法固然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均匀单价,计算简单,但无法有效地对存货本钱进行及时控制。④移动均匀法是将本次收货的本钱加原有库存的本钱,除以本次收货数目加原有收货数目,计算加权单价,核算发出存货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随时反映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均匀单位本钱较为正确客观。所以鉴于分销企业的存货流量和存量都相当大,且存货价格变动频繁的特点,为更好的核算物料在流转过程的正确本钱,分销企业一般都会采用移动均匀价法。也就是物料的价格使用移动均匀价核算。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移动均匀价并不是只有在下一批产品进库时,由于单价与原来单价不符的情况下会变化,在对某一批产品收货和记进发票(即:发票效验)时,有时也会影响到物料的移动均匀价。
下面举例说明采购核算过程:
某企业为国内一大型从事IT产品的分销企业,开始拓展对产品A的正常分销业务:
从采购环节开始,分销企业与供给商签定采购合同,就将该产品建立相应的物料编号,并将合同中规定的采购价格作为物料的价格。合同采购价格应包括产品本身价格及由采购方应负担的运保费。到产品进库时,按原定的物料价格进账。但当只有对一批产品分销时,采购过程会严格按合同价格进账并结束,但一般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假如该产品属于长期代理,与供给商签定的为定期分销协议,即:分销业务会延续—段时期并对产品的价格浮动无法确定,则在产品进库时很可能与原先的物料价格不符,就会产生对物料价格的影响,物料的移动均匀价会相应改变为目前该物料总本钱与现存数目的均匀本钱。
从产品进库到支付价款时通常有一段时间,称之为账期。经过这段账期,供给商会开出发票,一般情况下,发票中单价应与订单价格相符,但有时会存在一些差异,那么产品的移动均匀价在计进系统发票时又会相应产生变化。付款与发票金额必须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