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的内涵及在我国发展分析(2)
2017-12-07 04:04
导读:四、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约束 资本市场发育迟缓,规模狭小与信息成本高昂限制了金融工程的发展空间。我国金融市场狭小,信息成本高
四、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约束
资本市场发育迟缓,规模狭小与信息成本高昂限制了金融工程的发展空间。我国金融市场狭小,信息成本高,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规模小且不够规范。更为主要的是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太慢,目前形成我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机制很不健全,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行政色彩浓厚,虽然汇率已经并轨,但目前的汇率水平并不有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此外,利率市场化进程举步艰难,银行存货款利率,国债发行利率仍然由国家控制,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因参与对象少,交易量不大基本上体现不出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更无法成为资金市场的基准利率,更为严重的是股份变动,除了经济主体的投机动机外,就是政府干预,很难反映真实投资价值。这种汇率,利率,证券行为等金融品种缺乏均衡市场价格,使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没有一个完善的基础市场作背景,金融工程在中国微观领域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二)缺乏合理的运作基础
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盲目性与非理性造成了市场运作的无序低效与功能扭曲,这种市场基础使金融工程的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金融机构而言,实际上面临着与国有企业同样的问题,产权不明和责权权利的不统一,加上金融市场上高昂的信息成本,使得一些金融机构谋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寻租、内幕交易等行为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这又极大地防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发育,要清除这些障碍,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培植资本市场的发育,完善金融市场,降低市场上的信息成本。
(三)体制的约束
由于我国金融改革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多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体制还没有实质性改变,在开发和利用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而政府部门不恰当地成为金融创新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中央银行体系的成熟度、调控能力与监管方式需进一步提高与变革。同西文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央行体系在调控能力与技术上仍有不少差距。此外,在监管方式上,我国应尽快实现从“机构型管理”向“职能型管理”转变,通过对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实施规范化、一致化的管理来监管金融机构。
(四)理论制约
我国金融理论还停留在理论描述、定性分析及经验判断的阶段,统计数理分析及其它尖端前沿科学的成就尚未用于金融理论的研究,金融工程尚未得到应有的先进理论支持。
(五)技术、人才约束
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电子化程度较高,银行业务处理也普遍推行电脑化,通讯设施及技术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远未建成快捷、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清算交易系统离高效、快速、准确要求甚远,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
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未能在金融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金融工程运用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不能满足。最后是人才缺乏。我国目前尚缺乏一批复合型人才去担任中国的“金融工程师”金融工程所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缺乏也制约了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五、发展金融工程的思路
(一)努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努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商业银行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促进金融同业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2.加速建立、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金融调控和调调政策工具,改进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3.进一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通过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发展的经验和教育的借鉴,研究有效的针对金融工程运用及其产品的监管手段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4.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加速政府职能转变,逐步淡化行政干预金融市场的力量。
(二)大力发展现货市场的同时适当介入衍生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