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股权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1)(2)
2017-12-25 06:50
导读: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会计政策、程序、方法的选择,都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控股大股东、董事会选择的,他们充当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会计政策、程序、方法的选择,都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控股大股东、董事会选择的,他们充当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角,会计人员只是充当了配角角色。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会计原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 盈余管理的空间要素是企业的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时间要素是会计事项的发生时点。
此外,从现金流量表的角度看,利润由两部分组成:即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应计项目。其中应计项目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项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在可操纵性利润上做文章。
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法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2001年,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Enron)公司造假披露,经调查,安然公司在1997-2000年期间,通过与关联方以对冲交易和出售回购的方式,高估营业收入42亿美元,虚增利润15亿美元。在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有些还是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剥离从而改制的,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子公司及其联营公司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可以通过购销、资金往来、担保和抵押、租赁、特许权等与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目前,关联方交易及关联方交易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然性损益,如债务重组收益、财政补贴收入、处置资产损益、合并价差等。非经常性损益不同于持续性收益,是上市公司偶发性的、非正常的经营活动,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公司主营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却依靠一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摆脱亏损困境,使企业处于微利状态,甚至达到了政府部门规定的配股标准,这不能不说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