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广电应对网络的生存策略网络毕业论(2)
2013-10-03 01:09
导读:广电媒体加紧建立数字内容资源系统,为节目采编、制作、播出部门搭建互联互通、操作方便的资源共享平台,为频道频率播出、视频点播、网上播出等不
广电媒体加紧建立数字内容资源系统,为节目采编、制作、播出部门搭建互联互通、操作方便的资源共享平台,为频道频率播出、视频点播、网上播出等不同渠道提供不同的数字内容信息服务,电台、台正从传统的节目提供商向现代化的综合数字内容服务商转变。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在争议中逐渐露出真面目,移动电视成为许多城市公交、出租等工具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线广播、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继续探索建立盈利模式,扩大用户群,争取有更大的影响力。
制约发展的瓶颈 第一,三网分立。在日本,地铁车厢里几乎人人都在用3G手机收看电视节目,这些手机只要植入一个芯片就能接受电视台空中无线信号。这在中国似乎不可想象,因为移动接受几乎被看似先进的有线电视网络“封杀”,这样的系统分布倒给未来中国的3G运营商——电信商提供了大把捞钱的基础。日本用户只靠一点手机换代的钱就能实现手机看电视,但中国用户要花高得无法比拟的移动资费才能“梦想成真”。同日本相比,我国电信电视网络建设扩张的绝对速度是领先的,电视制播系统已完成数字化更新换代;终端接受机顶盒和数字高清电视也蓄势待发,而且中国城市有线电视网的覆盖率超过日本。但在其它方面,日本电视业似乎更有优势。日本电视广播传输网络,在接入端可以和电信互联网汇合,这不同于我国广电网电信网分置分立运营,因而造成广电网与电信网并行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电信业与广电业向来井水不犯河水,IPTV的造访使二者关系变得微妙。随着网络电视、直播卫星、移动电视和网络流媒体等新型信息媒体的诞生,广电网络自然垄断的行将结束,不仅传统业务受到挑战,综合业务也未见有大的起色,内部受行业竞争挤迫,外部受各综合运营商的和技术手段压力,举步维艰,困难重重。②中国电信运营商已为2.5G 或3G 网移动流视频业务制定清晰的商业模式,但鉴于不同的监管部门和方式,广播形式的电视技术在政府监管、技术采纳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仍存在变数。
第二,合作的低效率。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合作,如果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之前盲目投资,很容易就成了“烧钱”,带来的是虚幻的“眼球效应”,没有带来实际的利益。这种纯粹由资本支撑的“泡沫”最终将迅速破灭。保持“用户黏度”即“黏”住用户,是最为关键的。内容起决定性的作用,多媒体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没有采访权,它的全部来自传统媒体,后者总是争先恐后地送上自己的劳动成果,唯恐落后了就会失去网络上的影响力。结果是网络用别人的内容成就了自己的品牌,创造了自己的广告收入,网络不用分一杯羹给新闻的提供者。更要命的是,还抢走了这些媒体的受众,于是传统媒体成为了某些门户网站的CP,他们正在逐渐失去直接面对读者的渠道,沦为打工助手。
第三,缺乏正确的商业模式。传统广电媒体没有渠道成为内容提供商,网络、电信没有节目内容成为渠道运营商。目前,我国的新媒体电视市场在内容提供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互动及具体操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怎样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流媒体节目,从而获得最大流量?在猖獗的网络盗版行为面前,节目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如何解决?内容提供商缺乏网络资源、账单收费渠道,如何准确、及时地掌握自己的运营情况?
未来发展之路
美国著名新媒介技术专家菲德勒提出的考察媒介形态变化的6个基本原则,为我们从整体上、历史上把握媒介演变提供了参照。这6个基本原则是:⑴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在形式的发展。⑵形态变化。新媒介决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⑶增殖。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通过我们称之为的传播代码传承下去和普及开来。⑷生存。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以及媒介企业,为了在不断改变的中生存,都会被迫去适应和变化。⑸机遇和需要。新媒介并不是仅仅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而被广泛地采用的,开发新媒介技术,总是需要有机会,还要有刺激的、的(或)经济上的理由。⑹延时采用。新媒介技术要想变成商业成功,总是要花比预期更长的时间。从概念的证明发展到普遍采用,往往需要人类一代人的时间。③据此推测,广电媒体和新媒体将“共同生存,共同演进”,并搭乘新媒体继续进化、增殖。为了避免死亡的厄运,广电媒体被迫去适应和变化,变化的趋势就是更丰富,更生动,更便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注释:
①张金辉.《网络时代广电节目的生存与发展》.《中国电视》.2006年第5期
②王维胜.《日本电视迎来新机遇》.《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2月11日
③[美]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P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