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顾名思义,就是汉字,,数字的混合谐音。
如B4(before),2night(tonight),3KU(thank you)
以往对网络构词特点的研究概述了网络交际语言的很多构词形式,比如说“汉字新词”、“旧词义变”、“谐音造词”、“字母缩写”等。这些构词形式所体现的网络语言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简洁随意,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灵活多变创造力强,影响大。
2.隐含的心态
网络语言产成的根源是什么呢?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特质又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效率意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改革开放的时代崇尚效率,的竞争促使人们注重效率,时间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在网络的论坛和聊天室时,提高文字输入速度,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民群落对一部分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语言变得更加简单,以方便和适应网上交流。
2)平等意识―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因为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外貌和健康状况等。但是,这些条件在现实的交流形式中往往是无可回避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以另一种专用的语言与人聊天交流,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这样参与网络交流的人就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
一般来说,年龄层次在18—25岁之间的学生阶级在网上比较受欢迎,所以在网上人们为了得到平等的待遇,有不少人的信息栏的信息并不真实。另外,网上女性比较受欢迎,一些男性为了寻求平等,借由线上的角色扮演成女性,来享受当女生的特权。
3)反叛意识―青少年蔑视传统,崇尚创新的反抗心理
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这是一个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且矛盾重重的群体,凸显个性,追求创新、寻求刺激也因之成为青少年共同的人格特征。
青年人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化的标准的鄙视、拒绝和挑战,提供了语言不断裂变的永恒动能和无限可能。青年人用语的不规范,一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理,普遍地寻求刺激;二是现在的体制的负面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思想上的过分紧张和压抑,也促使他们寻求另类的语言表达,以获得内心压力的释放和解脱。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青年人常常希望自己成熟,获得一种成人感,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期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
4)崇“洋”意识―社会时尚和从众
向西方的学习我们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改革开放是有一个高潮,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对的学习也更为重要,西语(主要是英语)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语言标志。在网民中,学历层次越高,他们受外文化的影响就越大。社会主导文化理念中对外语学习和外文化吸收的重视,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们普遍形成了崇尚外语和外文化的观念。因而,在网络交际中,使用外语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那些学历层次较高的网民,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身份。由此,出现了大量的英文缩略语、缩略短语、缩略句以及汉、英、数字夹杂的变异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