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社会道德特点及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2)
2014-01-24 01:12
导读: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对网络社会道德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54. 76%高职大学生认为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目前网络社会的道德规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对网络社会道德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54. 76%高职大学生认为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目前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是不健全的,尚待完善,21. 9%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道德规范。
在网络生活实践中,92. 86%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需要法制规范;49. 05%高职大学生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表示气愤;40. 48%的高职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没有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46. 67%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是规范的,30. 95%认为自己的行为比较规范;55. 24%高职大学生对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表示非常反感;在网络游戏泛滥的今天,仍有51. 9%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无聊,浪费时间。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高职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理性地看待网络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其网络道德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模糊
5. 71%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18. 57%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10. 48%高职大学生分不清哪些网络行为是不道德的;56. 67%的高职大学生对电脑“黑客”很佩服,认为他们技术高超;34. 76%高职大学生会好奇地进人一些不良网站;35. 24%高职大学生对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数据说明部分高职大学生对网络社会、网络道德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部分高职大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不了解
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网络生活应遵守的公共准则,也是人们正当网络行为的指南,而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83. 33%高职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网络法规;62. 38%高职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网络道德要求,那么高职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就会无所适从,就会出现不当的网络行为甚至是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部分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55. 24%的高职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45. 24%的高职大学生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的理由是不痛快时发泄一下,43. 33%的同学是别人用时我也用;其次,浏览不良网站,8. 1%的高职大学生主动浏览黄色网站,30. 48%的同学偶尔浏览过;当无意中看到反动的宣传文章或讨论时,34. 76%的高职大学生表示会因好奇,进去看看;第三,因上网而影响正常学习,11.9%的高职大学生因控制不住自己经常包宿上网,41. 9%的同学会因心情不好偶尔通宵上网,25. 24%的高职大学生因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逃课上网,32. 86%的同学会因心情不好也逃课上网。
在网络社会中,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是其思想道德状况的真实体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一)丰富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引导高职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道德的实质
网络道德是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评价,调整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电子空间,进而调整人与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等多种关系的一切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网络社会是网络主体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建立起来的,但网络并不是伦理道德的主体,而只是一种载体,网络道德的主体仍然是人,网络道德实质上就是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规范。离开了人,离开了普通意义的伦理道德,网络道德也就无从谈起。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开设有关网络文化知识的讲座,使高职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认识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明确网络道德的实质,了解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开放的社会、这个缺乏监管、制约的社会也同样需要遵守;另一方面,丰富高职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容,增添网络道德特殊要求的讲解,如我国针对网络道德问题制定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十戒》等,还可根据高职大学生中的主要网络道德间题,编写同学们自己的网络道德小册子,目的就是使高职大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从而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在网络活动中自觉践行道德原则。
(二)发起“文明上网”的倡议,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