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长距离布线时双绞线的非标准应用(2)
2014-03-21 01:13
导读:但实际上,一条双绞线内有8根线缆可供使用,并且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如:交换机)的价格大大下降。现在可以彻底地摆脱这种限制。解决的方法是:使
但实际上,一条双绞线内有8根线缆可供使用,并且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如:交换机)的价格大大下降。现在可以彻底地摆脱这种限制。解决的方法是:使用交换机将每一段线缆划分成不同的冲突域,并将网络接口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全双工。这样每个主机在收和发的方向都有了一个专用的信道,不再需要CSMA/CD,也就没有了冲突域对线缆长度的限制。所以以太网的最短帧长对线缆长度的限制是可以被解决的。
实际上在万兆以太网协议(IEEE802.3ae)中,就没有定义CSMA/CD的工作模式,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取消冲突域对网络线缆长度的限制。
2 随距离增加,线缆传输特性的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2.1 信号总体功率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正常情况下,五类双绞线的直流阻抗为9Ω/百米,当双绞线长度不超过200 m时,其直流阻抗在18Ω(9Ω/百米×2百米)以内。而布线要求总阻抗不能大于19Ω。所以200 m以内双绞线的直流阻抗引起的信号总体功率下降,一般不会影响接收设备对信号的获得,所以在此距离采用五类双绞线布线可以不必考虑直流阻抗的影响。
2.2 线缆频率特性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

任何持续的数据信号,都可以被分解为正弦和余弦函数的n次谐波。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使用双绞线进行基带传输[1](即数字信号不经过任何调制,而是只经过简单的频谱变换或码形变换后就直接送往传输信道)。这样就可以将双绞线上的传输信号作为方波进行分解,变换为谐波后再进一步研究。
如图2所示[2],当方波信号通过一个低通信道时,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越多,则接收设备正确识别原始方波信号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信号将难以识别。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如图3所示,双绞线的频率特性正是一个低通信道,可 以等幅衰减的通过从A点(低频)到C点频率的谐波。当线缆距离过长时,会造成AC之间的距离变窄及等幅衰减通过谐波数量下降。


下面按照4种不同假设情况进行推导并得出结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