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2)
2014-04-26 01:06
导读: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的需求,设计出结构明朗、内容丰富、便于访问和浏览的网站主页。 (1)增强网站对
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的需求,设计出结构明朗、内容丰富、便于访问和浏览的网站主页。
(1)增强网站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功能。
大学生就业指导网是否具有指导性,是否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是影响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又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网上就业指导工作生命力的关键。增强就业指导网站的指导功能,特别要沐重网站的互动功能,开设“论坛”、“在线答疑”等栏目,一方面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互通,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依托网站建立专业的培训与测评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满足近期职业发展需求和阶段性职业规划设计的相关服务。
(2)注重网站的就业服务功能。
就业指导网站,面对的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的服务需求,可以通过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数据库,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网上双向选择,同时保证双方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建全网络视频面试功能,节约资源,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接触频率,达到网络就业的效果。同时,就业指导人员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QQ、飞信等群发就业信息,实现快捷的就业服务。
3、学校与社会在就业指导网络资源的整合等方面有待加强。
目前,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就业网站基本都建立了。按照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中的本科院校在2007年就要基本完成网站的建设,2008年要求的是专科学校也要完成学校就业网站的建设。现在,由教育部、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发改委和国资委共同推动组建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也将于2009年11月20日正式启动。它一方面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管理更为及时有效,同时使得毕业生信息发布、交流、意向反馈更为方便。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大学生有效就业,不仅是事关国家发展稳定的重要的
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
系统工程。整合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力量,有助于提高这项工作的效率。建立网络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完善就业供需信息平台,通过信息交互,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渠道、多方位的就业信息。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要实现开放和联合、整合和共享,这样才会使更多的用人单位登录网站,使毕业生就业受益。高校就业指导网站与地方主管部门共建网络化就业指导平台,整合资源,构建开放的就业信息体系,从而使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和毕业生实现信息共享。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之间不懈的努力和有序联合,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
三、小结
通过网络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已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途径,走出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解决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困难,重视与加强网络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