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网络称谓的使用及特征分析网络毕业(2)

2014-05-19 02:48
导读:网络称谓,较之历史上任何 时期 的称谓都更显丰富而杂乱。然而,深入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多彩的网络称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折射出其使用者丰富的

  网络称谓,较之历史上任何 时期 的称谓都更显丰富而杂乱。然而,深入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多彩的网络称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折射出其使用者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工作 、生活的压力比比皆是,而年轻人对生活 的热爱,对无拘无束、回归 自然的生活的向往从网络称谓中得到了体现。诸如“露珠”、“海天一色”、“梦里水乡”、“半边忧郁王子”、“天外来客”、“浪漫真好”、“渴望情感”等自称便大量涌现 出来 。自然对人有着双重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的物质生活的源泉 ,也是人的精神家园,现代文明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使得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人们 只好选择各种各样的符号 ,在 网络世界中重建一个精神家园。这一点可以从 网络的姓名称谓 中窥见一斑 。有的人用纯粹 的自然事物来给 自己命名 ,如“大海”、“大森林”、“蔷薇”、“山植树”、“风 中百合”、“孤雁”等;有的是将 自己的喜好与 自然事物结合起来给 自己命名 ,如“蓝风”、“夏雪”、“心灵牧场”、“飞星”等。

  (二)对名人的崇拜

  崇拜名人是各时代的年轻一代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透过网络称谓可以看出,现代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大多是中外一些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他们往往把名人的名字演绎成对自己的称呼,如采用与名人名字同音的方式如“张雨”;在名人名字的基础上再添加其他成分如“新谢霆锋”;还有的仿照名人名字如“西街男孩”、“零点男孩”。由崇拜到向往,体现了年轻人执著、渴望展示自我的个性 品质。名人崇拜心理几乎每个人都有,而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对名人的崇拜尤其狂 热。他们觉得只要取 了名人 的名字 ,自己仿佛就成了那人,就能呼风唤雨、叱咤风云,这种心理满足感促使他们乐意用名人的名字为自己命名。有人想闯荡江湖,把武林高手们找来就行了,结果“任我行”、“陆小凤”、“西门吹雪”、“孤独求败”出现了;有人想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希特 勒”、“布什”、“克林顿”、“萨达姆”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有人想成为文化精英,结果他们让“孔子”、“庄子”、“柏拉图”、“尼采”、“贝多芬”复活了;女网民们也是存有一丝幻想的,她们喜欢 “西施”、“貂蝉”、“林黛玉”、“紫霞仙子”。一时间 ,中外古今,真实的虚构的名人们出现在同一交际空间。

  (三)对新奇事物的追求

  为了能展现自己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像力,或体现极大的神秘性和吸引力,有些网络称谓形式主要以“怪”和“土”最具特色。如“散步的鱼、打个喷嚏、后街+超市、东南风转西北风四级、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中间也不是三不是、一袋春天”,这些求新、求异甚至古怪、荒谬的网名 ,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也激发了网民们的好奇心,促成 网聊。走出都市的繁华和喧嚣,走近老百姓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一切日常生活的琐碎一起构成“土”这一类网名。如“牛村长、老支书、狗剩 、石头、乡巴佬、长工 、反腐败者、参政议政”,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淳朴中却透露出对生活的反思 。

  (四)对平民思想的向往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再把人名看得那么重要而神秘 。特别是网名,通常仅仅被看作是一个普通代码,命名者不计较名字的雅俗,不苛求形式和意义的和谐完美,不再把命名当作文化人和德高望重者的专利 ,普通人用普通的方式为自己起普通 的名字,这种平民化的思想意识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 面得到印证:一是大量的 日常 口语用于网名。二是命名不计较词的褒贬 ,不忌讳个人缺陷,不怕暴露个人隐私,如“小个子”、“胖子小猪”、“老处女”、“恐龙”(喻丑女)、“青蛙”(喻丑男 )等。三是借用名人姓名,特别是把一些显要人物的名字当作自己的网名,与其说是小人物对大人物的崇拜,还不如说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游戏,正如“和尚摸得,我也摸得”的心理。

  (五 )对传统的挑战

  还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即网络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区分不再明显,人们并不像现实中一样尊重权威。网络称谓与传统称谓相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比如对 BBS的管理者“版主”的称谓进行谐音化,变成“斑竹”或“版猪”;对于专业 BBs上的技术专家,有事请教时称其为“大侠”,后来取谐音演变为“大虾”等等。在网络这样一个社会距离模糊人际交往趋于平等 的虚拟空间里,人们更多地是以网名相互称呼,表达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三、网络称谓的文化特征

  (一)时代 性与非传统性

  语言与时代同步。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是中国姓名称谓的一个文化特征,如“守仁”、“光义”“师道”、“敬德”、“建国”、“跃进”、“红卫”等名字,无不 留下了当年的时代印记 。网名作为网络时代的姓名称谓,更是体现了崭新的时代色彩,如“妹”、“网上邻居”、“靓妹”、“黄昏恋”等。中国传统的姓名称谓 ,是在人出生后 由父母或其他长辈赋予的。人的姓名称谓往往跟随人的一生。即使在步人社会后因职位、地 位、年龄等的变化,也基本不会改变。而网络称谓则是个人 行为。人们多是随心态、情致所至,即兴而来,往往没有更多传统称谓的讲究 。另外,网络称谓无亲疏、远近、长幼、男女、乃至地位等级之差。亲属称谓俨然是虚拟的,而社会称谓的方方面面的制约,在此也不起任何作用。不存在着“面称”要考虑的尊卑、脸色、口吻等问题,即使有“对称”和“背称”,也不必考虑称呼不当而引起的尴尬。

  汉语传统的亲属称谓的特点是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关系分明;而社会称谓 的特点又是重官职、重年龄、重职业上的区别。不仅如此,在日常面对面的交流当中,称谓者的面部表情、姿势、语调、语气等因素往往可以增加称谓语的附加意义。传统称谓与网络称谓在形式上存在很多雷同的地方,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 网络称谓在交 际过程中不受上述传统规则 的制约,体现出网络称谓的时代性和非传统性的特征。因为交流中素昧平生 ,双方又不见面,一方面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一真实身份具有隐蔽性,另一方面在虚拟的世界中。日常交际 中形成的隐私、道德 身份等无形的制约也消失了,完全可以设立起全新的交际关系。而思维、语言又具有广泛的开放性,于是在这样的空间,人们可以用自由、平等的也可以用戏谑、欺骗的交际方式相互称谓、交往。

  (二 )易变性与随意性

上一篇:浅谈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人才支撑体系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