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互联网的产生和 发展 ,虚拟社区、 电子 社区、数字社区、智能社区等概念相继出现,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文章对此做了1定的探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电子社区 网络 社区 数字化社区 数字社区 智能社区
1 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所出现的最激动人心的事情。随着网络对 社会 全方位 影响 的不断扩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虚拟网络世界进行了 研究 ,并提出了各种新名词、新概念,如虚拟社区、网上社区、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这些概念有些是重合的,有些是有差别的,但是 目前 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统1的界定,因此在使用这些名词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它们,怎样界定它们的联系,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又有着什么样的包含关系,困惑着许多人。本文旨在通过对虚拟社区、电子社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比较 分析 ,找出它们的差别,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纠正这些概念认识上的混乱。
2 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化)社区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1 虚拟社区的产生与发展
虚拟社区的雏形,在万维网发明以前就出现了,实际可追溯到1984年Brand和Brilliant创建的 The Well(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全球电子讨论链),主要用来实现“虚拟邻里关系”的交互式讨论和协商,1990年Well引进Cyberspace的名称,虚拟社区开始进入世人的视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虚拟社区迅速发展。从最初的电子公告版到新闻组,从网上聊天室到在虚拟社区服务器上构建自己的主页,1大群素昧平生的人由趣味相投而经常在线聚会,“匿名”的乐趣和摆脱空间限制的信息交往自由,使众多参与者在这个网络上构筑交流个人经验、分享兴趣的虚拟社区。随着虚拟社区的成熟,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在网上集结、传文件、讨论和聊天,使用者因此获得了真正社会交往意义上的网络传播的乐趣。与此同时,虚拟社区自身的扩张也极其迅猛。1个典型的例证是:1994年由David Bohnett创建的Geocities社区网站,到1998年3月,其访问人次已达1 420万,1999年时,已拥有350万个会员站点。
在 中国 ,虚拟社区也是由BBS和新闻组起步的。通过BBS和新闻组,网民可以实现1种1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流。1997年10月,“网易”在国内第1个创建虚拟社区服务,“新浪”也随即宣布把虚拟社区作为主攻方向之1。而成规模的 应用 意义上的虚拟社区的出现,则是以1998年3月大型个人社区网站“西祠胡同”的创办,和1999年6月创办于美国硅谷的“全球华人虚拟社区”ChinaRen的登陆为标志的。其中,“西祠胡同”成功地发展了以讨论版组群为主导的社区模式,而ChinaRen则第1次以聊天室为核心,开发了游戏、邮件、主页、日志等1系列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 内容 。由于地缘 政治 、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等方面的特殊原因,中国的虚拟社区的发展速度和繁荣程度1直10分引人注目,它们大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多功能、立体化的社会交往空间。这些虚拟社区所涉及的分类主题和交流主题,涉及了实在化的当代社会的几乎所有重要现象和事件。正是在共同探讨相同和相似主题的过程中,虚拟社区加大了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它们不仅体现为地区、人群、阶级的汇聚,有时甚至反映了民族情绪聚合的观念水平。
2.2 电子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与智能化社区概念的产生
电子社区这1概念的提出实际可追溯到美国最初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其1993年2月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旨在建立“1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 计算 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网络”,使分布在全美各个地区的社区成为真正的智能电子社区。之后美国《大众 科学 》杂志对此又作了1个系统的概说,构筑了1个美国电子社区发展的全景图:1个前所未有的、全国性的和世界性的电子通信网,它能把任何人与其他地方的任何人联系起来,并提供几乎是任何种类的可视化的电子通信。用户可以把计算机、交互式电视、电话这3种不同属性的设备结合起来,把这种装置与电子通信网挂钩,传呼机、移动电话等数字式电子通信工具也可以与通信网相连。能够提供远程电子银行、 教育 、购物、税收、聊天、下棋、电视会议、医疗、图文电视、数据广播、信息查询、电子邮政等服务。美国政府的设想,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讨论“地球村”和“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的热潮。
随着计算机、 现代 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空前的应用,信息技术本身已经溶入全球国民 经济 ,乃至人们的生活之中。支撑信息技术的平台就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其具体表现基本形式就是数字化。1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必将通过交流才能产生价值,另1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在现代经济活动、人民生活中蕴藏巨大的需要,这就势必需要1个数字化的平台。包括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岛、数字细胞等概念的提出,无非都是为数字化信息在各个不同空间区域为信息共享、交流及延伸出来的服务提供系统通道。信息要进行广泛的传播,是需要社会有机的综合。在城市,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是城市,体现信息化的是城市骨干网;城市骨干网与下1级应用子网的连接能通路,重点在系统网络体系的构造,或作为基础的支撑,为各个应用的基本单位社区提供连接。而信息交流和产生价值需要具体的应用层的支撑,这些应用和增值将是依托社区为基础,那么数字化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智能化小区是随着数字化社区的发展而发展来的。数字化社区包括了智能化社区。
3 虚拟社区、电子社区及相关概念
3.1 虚拟社区与网络社区
虚拟社区是1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最早提出“虚拟社区”这1个概念的是英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他将虚拟社区定义为:以虚拟身份在网络中创立的1个由志趣相同的人们组成的均衡的公共领域。其实虚拟社区的概念核心来源于“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指计算机创造的所有环境。在虚拟现实中,人们再也感觉不到习以为常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概念,唯1实在的就是它的物理外壳——计算机、网线、外部设备等,而通过这些工具展示虚拟现实具有模拟性、互动性、人造性、身临其境、远程展示以及网络化交往等特点。从虚拟现实出发引申出了虚拟社区、虚拟社团、虚拟城市、虚拟国家等1系列基本概念。1993年Howard Rheingold又在著名经典之作《虚拟社区》1书中,将虚拟社区定义为:1群主要媒介为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Fernback和Thompson在1995年将虚拟社区定义为:通过既定领域内的不断联系,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的社会关系。Balasubramanian和Mahajan在2001年对虚拟社区做出如下定义:虚拟社区是具备4大特性的任何实体,即人的聚合体、合理的成员、虚拟空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交流过程。尽管他们对虚拟社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都1致同意使用“虚拟空间”这1关键要素来界定虚拟社区。
国内对于虚拟社区没有权威统1的定义。杜骏飞认为:虚拟社区,或称为网络社区、虚拟社群,它并非是1种物理空间的组织形态,而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成员可能散布于各地、以旨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而戚攻和邓新民认为,网络社区在网络社会中具有1般社区的实体表现:第1,网络社区是1个空间单位;第2,网络社区存在着1定的人群;第3,网络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表现为合作、竞争、同化、冲突、适应等各种形式;第4,网络社区具有相应的组织对社区进行管理,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林子华认为网络社区具有2重界定性。1重界定的网络社区是着眼于现代社区建设中的物质标志,表明特定社区建设中所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设备、网络信息通讯及网络信息使用等各种指标情况。2重界定的网络社区是着眼于跨越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空间的形成,表明网络信息沟通对人类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撇开第1重界定,按第2重界定来说,网络社区相当于虚拟社区,它们是同1的。因此这两个词常互用。
[NextPage]
3.2 电子 社区、数字社区、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小区
(1)电子社区。电子社区从广义上是指社区信息化,实质上就是社区的数字化、 网络 化和智能化,也就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本质是对物质社区及其相关现象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 分析 和管理整个社区,以促进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交通 流的通畅、协调和高速,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电子社区就是要通过综合利用 计算 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依靠社区宽带网络,实现家庭智能化, 社会 管理 现代 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从而全面提高居民的工作效率、生活效率和生活质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管理层面来说,电子社区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区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众信息服务、 教育 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区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涵盖社区生产与生活的所有管理方面和 经济 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说,电子社区就是以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包括航空、卫星遥感影像)、数字地形模型(DEM)、社区3维景观模型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 旅游 、房地产、人口、 工业 、商业、 金融 、电讯、电力等我们所关心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与决策系统,如综合市情系统、社区规划系统、交通指挥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等。
电子社区的形式可能是电子城市、电子街道和电子城镇,包括某1区域范围内的政府机构、 企业 、学校、 医院 、图书馆、社团、购物中心、银行、邮局、酒店、旅馆、车站、码头、机场、娱乐中心和家庭等基本信息节点。
(2)数字社区与数字化社区。数字化社区,人们习惯上简称为数字社区,是现实社区的数字化映射,是数字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1定意义上说,没有数字化社区,便没有数字城市,数字化社区是联通家庭和数字城市的关键节点,数字化社区可以有效地组织整合社区内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及经营业务的共享。公民在网上可以享受到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和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全程服务,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它同电子社区实质1样,只是考察的角度不同。电子社区倾向于从宏观出发,就整个大环境而言,它可以由数字化社区、数字城市和数字国家等组成。数字化社区从微观出发,强调数字化社区作为数字城市的基本单元。建设部关于“建筑住宅数字化技术 应用 ”的国家标准,将数字社区定义为:“数字社区是指数字化程度达到1定水准的社区,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份,未来数字社区的集合,将覆盖到整个城市乃至到整个社会。社区数字化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网技术、IC卡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使社区内的政府管理部门城镇居民、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1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或享受各种社区内部及外部数字化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资源。”
(3)数字社区与智能社区。数字化社区和智能社区是不完全等同的,数字社区包括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由于“数字城市”与数字社区不仅具有强烈的信息 时代 前卫观念色彩,而且应用前景10分激动人心,因此在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建设领域的人士,积极地把数字社区的概念引入智能化住宅小区,并将两个概念等同统称为数字社区,这1点是值得商榷的。智能社区强调的是小区中提供“以人为本”的高 科技 手段的智能化服务和管理;而数字社区在通常意义上的智能小区基础上,更加强调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它的建设目标是在未来数字化信息社会里,实现人类共同的“无距离、无时差”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实现住宅的智能化功能和管理。也就是说,数字社区是在智能社区概念的基础上,与整个“数字地球”、“数字城市”连在1起,是它们的1部分,具有更高的含义。数字社区与智能小区概念的最大不同是,数字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是把小区作为整个数字信息社会的1个基本单元来考虑。强调的是在小区内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网络社区、虚拟社区、电子社区、数字化社区都是“网络社会”的表现形式。“网络社区”等于“虚拟社区”、“网络社区”大于“电子社区”或“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1个开放的分布式集成化的人际交流环境,它涉及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虚拟现实、多媒体、网络通讯、人工智能、CSCW等多个领域,也关系到心 理学 、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虚拟社区的功能在于它能够集中并搜索到人们迫切需要的各类资讯,为社区成员提供和创造充分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使成员产生对社区的忠诚度,促使虚拟社区蓬勃 发展 ,当虚拟社区蓬勃发展时它的经济效益就出现了。虚拟社区已经被认为是电子商务中的1种重要商业模式,虚拟社区的存在破坏了原有商业交易的平衡,将更多的控制力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使买方地位得到加强。虚拟社区概括了未来1大类应用,凡是涉及人与人交流的领域,虚拟社区都有用武之地。对虚拟社区的 研究 ,将促进虚拟会议、实境式电子商务、远程协同工作、数字图书馆、虚拟研究所、远程教育、网络娱乐等应用的实现,并进而迎接虚拟社会的到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电子社区、数字社区与数字化社区的实质1样,只是考察的角度不同。电子社区广义上指的是社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并列为社会信息化的3大主题,是社区信息化的重要 内容 ,电子社区的形式大到数字城市、数字国家,小到数字社区、电子城镇和电子村庄;而数字社区或数字化社区是和数字城市联系在1起的,数字社区是构成数字地球的1个组成区域,数字社区是构成数字社会的1个基层组织。数字社区是由数字地球和数字社会引申出来的。数字社区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金融的有机结合点,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应用设施之1。数字社区应当覆盖整个城市,因此它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当各种类型的数字社区建成以后,才能构成丰富多采的数字城市,只有最后整个地球都数字化了,才能真正实现社区信息化。
参考 文献
1 周玉陶.网络虚拟社区建设对图书馆用户教育的 影响 [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2)
2 杜骏飞.存在于虚无:虚拟社区的社会实在性辨析[J].现代传播,2004(1)
3 严康敏,赖茂生.信息高速公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4 王陵,王大力.数字化社区技术与建设展望[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6)
5 铁军,高文.虚拟社区及其交互式媒体实现技术[J]. 中国 图象图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