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得
①×2-②,可得
并求得
∴
这是一种错误的解法.因为按照极限运算法则,若
不一定保证
an=4/3+(1/3)n2,bn=1-(1/4)n2,
则有
但是an与bn均不存在极限.
正解:
=8/3+1/3=3.
某些法则或定理,其结论是在限定条件下产生的.如果平时练习,限定条件的问题练多了,就容易忽视限定条件,造成对法则、定理理解的偏差,产生定势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把定理、法则成立的条件、适应的范围放在第一位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条件在结论中的重要地位,把条件与结论等同起来强调,并通过恰当的反例来说明.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就要从加强双基教学入手,加强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排除由于只靠记忆一些孤立方法与技巧而形成的定势,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最佳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去考虑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引文完)
2.数学通报1999年第11期(P.43)文[6]记述了一次公开课:在一次公开课评比中,有位老师在讲授“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一课时,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本文记为例2):
例2 已知
当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种解法:
解:设
联立①,②解得
A=11/5,B=1/5.
∴
对于上述解法,这位教师结合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
随后,教师鲜明地指出:由题设我们不能判断
另解:设an+bn=x(2an+3bn)+y(an-bn)(其中x,y为待定的系数),则
an+bn=(2x+y)an+(3x-y)bn,
从而有
解之得 x=2/5,y=1/5.
∴ an+bn=(2/5)(2an+3bn)+(1/5)(an-bn),
∴
这种讲授方法既巩固了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又充分暴露了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深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引文完)
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是一所有90年的江南名校)数学组根据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写了一本书《数学题误解分析(高中)》,其第6章题30如下(见文[7]P.342,本文记为例3):
例3 已知
误解:∵
①×2+②×3,得
13
∴
代入式①,得
∴
正确解法:设m(2an+3bn)+p(3an-2bn)=k(2an+bn).
其中m,p,k均为待定的整数,则比较an,bn的系数得
由式①、②消去k,得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m+3p=2(3m-2p)=6m-4p,
∴ 4m=7p.
当m,p分别取7和4时,k=13.
∴ 2an+bn=(7/13)(2an+3bn)+(4/13)(3an-2bn).
∴
错因分析与解题:已知
以上详细引述的3个例子只有数字上的微小区别,而教师(包括评委)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类似的看法还可参见文[8]~[12].
虽然,大家的看法如此一致,如此长久,但文[6]的作者仍能力排众议,大声发问:“由题设,真的不能判断
二、案例分析
我们以例1为主来进行分析,弄清学生的错误、教师的错误、错误的性质和应吸取的教训等.
1.学生解法的认识
学生的解法中有两个合理的成分:其一是能紧紧抓住两个已知条件,综合使用;其二是想到运用极限运算法则;得出的极限值也确为所求.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缺点是默认了
(1)知识性错误
表现在:没有验证an与bn极限的存在性就使用极限运算法则;没有证明或证明不了an与bn极限的存在性;还不会变通使用(如借用待定系数法)极限运算法则.
(2)性错误
表现为逻辑上的“不能推出”:跳过an与bn极限存在性的必要前提,直接使用极限运算法则.但此处仅仅为未验证前提,而并非“前提不真”.对此,“教师”的错误性质比学生的默认更有问题,下面会谈到.
(3)性错误
表现为“潜在假设”,默认an与bn极限的存在性,既未想到要证明,更未给出证明.
由于在已知条件下,an与bn的极限确实存在,所以,学生的错误属于“对而不全”,缺少了关键步骤.
这个事实说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其“对而不全”的解法,正是学生对该数学问题的一种“替代观念”,是建构活动的一个产物,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需要完善.接下来的反审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获得元认知体验和进行元认知调控.
2.教师认为“不一定保证
事实上,在已知条件下,用待定系数法不仅可以求
命题1 若
则当a1β2-α2β1≠0时,两个极限
证明:设
an=x(α1an+β1bn)+y(α2an+β2bn)
=(α1x+α2y)an+(β1x+β2y)bn,
令
解得 x=β2/(α1β2-α2β1),y=-β1/(α1β2-α2β1).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而
=x
=xc1+yc2=(c1β2-c2β1)/(α1β2-α2β1).
即
同理可确定bn极限的存在性,并计算出
(1)取α1=3,β1=4,c1=8,α2=6,β2=-1,c2=1,可得
=(1/27)
=(2/9)
(2)取α1=2,β1=3,c1=5,α2=1,β2=-1,c2=2,这便得例2,有
=1/5×5+3/5×2=11/5,
=1/5×5-2/5×2=1/5.
(3)取α1=2,β1=3,c1=7,α2=3,β2=-2,c2=4,这便得例3,确实有
应该说,求
3.反例“an=4/3+n2/3,bn=1-n2/4”的错误根源
上面已经严格证明了
(1)可以发现错误
把an=4/3+n2/3,bn=1-n2/4代入已知条件,有
但
不存在,更不等于1. 大学排名
所以,文[2]的反例并不能成为反例.其之所以成为反例,是作者根据不充分的前提(来验证第2个条件)得出的,逻辑上犯有“不能推出”的错误.
(2)误举反例的原因分析
①首先是对题目中有两个条件重视不够,在找反例时,主要依据“若
②其次是对下面的结论不知道,或未认真思考过:
命题2 若
则有
(i)当α1β2-α2β1≠0时,
(ii)当α1β2-α2β1=0且α1c2-α2c1=0时,则an,bn的极限不一定存在.(文[2]的反例适用这一情况)
(iii)当α1β2-α2β1=0且α1c2-α2c1≠0,则an,bn的极限均不存在.
这实质上是两直线相交、重合、平行判别法则的移植或线性方程组理论的简单应用.
对比“反例”所表现出来的两个错误根源,我们认为主要还是知识原因,由于教师没有看透题目的数学实质,从而也没有看透学生的错误性质,所进行的大段文字分析缺少数学针对性.所以,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提高数学专业水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
4.试作一个探究性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错纠错”的例子,持续了10年以上的时间,发表在多家刊物上,还出现在文[6]正确纠正之后,这对读者、编者和作者都有很多教训,也错过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会.我们愿在例题数学实质较为清楚的时候,提出一个教学设计,分为7步. 中国大学排名
(1)提出问题,暴露学生的真实思想.
其过程是给出例1(或例2、例3等,还可以根据命题2编拟3种类型的例题),让学生得出不完整的解法.
(2)反思,引发认知冲突.
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每一步的依据,发现使用极限运算法则需要
(3)分两大组自主探索,自我反省.
按照证实与证伪可以分两大组,下分小组,每组三五人,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指导,这将是一个十分生动的过程.
(4)得出
这样,学生的求解就完整了.可以分成三步:
①求
②求
③求
(5)进行解题分析,得出改进解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
①求
②先分别求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删除中间步骤,可得
=(1/3)
(6)探索一般性.
①考虑例1的结论一般化改为,求
②考虑条件、结论均一般化,让学生发现命题1(α1β2-α2β1≠0);
③再加一个层次,允许α1β2-α2β1=0,让学生再发现命题2.
(7)运用建构主义和元认知的观点(不出现名词)进行.
参考文献
1 罗增儒.解题分析——谈错例剖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2
2 赵春祥.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消极影响举例.中学教研(数学),1990,6
3 赵春祥.从整体结构上解数列题.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8,10
4 赵春祥.数列与数列极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9,6
5 赵春祥.思维定势消极作用例说.中学数学研究(广州),2001,5
6 王秀彩.“众所认可”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数学通报,1999,11
7 杨浩清主编.数学题误解分析(高中).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8 唐宗保.浅谈线性组合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数学通讯,1996,10
9 许育群.解数列与极限问题的几类错误浅析.数理化学习(高中版),1997,22
10 屈瑞东.数列极限运算易错两例.数理天地,1999,11
11 童其林.例谈待定系数法在解题中的应用.,2000,4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2 唐宗保.常见非等价变形的成因分析.数学通讯,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