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诸葛亮出茅庐:再能干的人,也要懂得自我推销、待机而出
诸葛亮从十七岁起开始隐居隆中,过着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诸葛亮逐渐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关注社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对此,邻居们都一笑了之。但是,他的朋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天才。有这种眼光的还有两位长者——庞德公和司马徽。这两位都是诸葛亮的老师,也是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他们的学生有很多,其中才智超群者不乏其人,但两位大师最欣赏的还是诸葛亮,称他为“卧龙”。
“卧龙先生”此刻隐居隆中,他若是就这么隐居下去,他的一生顶多算个知名的隐士。但诸葛亮不甘心于常年隐居,他还要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易经明夷卦》讲的就是关于归隐与人生追求的问题。明夷卦借日出日落、天明天黑的自然现象来表达君子出行时的内心体验。卦文的内容不禁让人感慨:人生路漫漫,日出复又入,何时有尽头,何处是归宿?
这种感慨之中,显然含有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包含有对个人存在价值的关注。诸葛亮虽隐居于隆中,但他并不满足仅仅做一条卧龙,他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需要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他时刻准备着,时刻铭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自我营销的鼻祖——诸葛亮。有天赋又勤奋的诸葛亮把握了天下大势成了卧龙,但龙不飞仅仅是卧着,是不能有所作为的。那么,之后的卧龙又是怎样腾飞的呢?
这就要说诸葛亮把握机遇的能力了,或者说他是如何成功地将自己推销了出去。
诸葛亮的自我推销是非常大胆自信的。当初刘备想聘用诸葛亮时,虽过着屡败屡战的日子,但毕竟陪各路英雄玩了不少年。名气已经很大了。即使当时栖身刘表,那也至少是一大军区副司令员的角色。而诸葛亮呢,老百姓一个,没有文凭,也没有工作经验。只有几个推荐信,那还是口头的。可是就是这样,诸葛亮还是让刘备低下姿态三顾茅庐,而且效果极佳,乃至成为千古佳话。仔细分析诸葛亮自我推销的过程,不禁为诸葛亮叫好。在刘备三次到茅庐来请他时,他都作了非常周密的安排。
首先,诸葛亮在广告方面很下功夫。先是给当地的老百姓每人三块铜板,让他们每天说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你想想,谎言说一千遍都成真理,何况这话还有点正确性。后来这广告效果非常好,因为正好符合客户刘备的需求。刘备就打听了:“谁是卧龙凤雏呀”。情报机关就说:“这凤雏呀,是庞统,那小子一年到头不在家,居无定所,找不到。这卧龙吗,离这里不远,是南阳县里的一农民。”刘备一想,要是他们真能安天下,我的理想不就能实现了吗。于是就带着关羽、张飞去找这诸葛亮。
其实,在现代职场中,打工皇帝唐骏也是这方面的高手。 唐骏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1985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各个指数突然飘红,那时候他刚巧到了日本。后来到90年代,日本经济萎靡不振,而美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那时候他又刚巧离开日本去了美国。唐骏把这个故事告诉盖茨,问他微软从什么时候出现快速增长的,盖茨说1994年,然后盖茨又说:不会你那时来的微软吧。唐骏说:“正是。”后来盖茨就给了唐骏“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的殊荣。
试想一下,日本经济飘红与美国经济增长,以及微软快速发展真跟唐骏有关吗?当然不是,但他就能拿着这个当做自我营销的本钱之一,并且获利。这就是手腕。
话说回来,当诸葛亮得知刘备在开始找寻自己后,心里一想,我要是这就跟你走,你会相信并重用我?肯定不能。所以就开始了他的大牌运作。
第一次顾茅庐
当刘备第一次拜访时,刘备亮出了自己所有的军衔,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来访”,不想让诸葛亮授意下的门童给调戏了一下:“我记不得许多名字。”刘备当时仅存的傲气立马就到九霄云外了,只能低声说:“你就说刘备来了”。不想,门童说:“先生走了,不在家,10几天才回来。”刘备这个气呀,心想你有啥了不起,说:“二弟,三弟,咱们走!”。这要是真的把刘备气走了,广告费不就白花了吗。诸葛亮早想到这点。他已经花了10两银子,让他的好友崔州平在路上等着。这崔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正在刘备的品味档次。当时刘备就请他到酒店喝酒。崔州平也是不负诸葛亮重望,把天下形势好好地给刘备分析了一下,说得刘备点头称是。刘备一想,连诸葛亮的朋友这样厉害,那小子没准真有几下子。
第二次顾茅庐
刘备第二次来访时,诸葛亮又请来两位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在路边的一个小酒店等着。刘备刚到,他们就把诸葛亮用好几天时间写成的两首诗歌唱出来。刘备毕竟还是读过几天书的,一听,大声说好。一想这肯定是诸葛亮,可是一问,又是诸葛亮的朋友。这下,刘备对诸葛亮的神秘感更强了。他的朋友都这么有水平,这家伙绝对是个高人。到了茅庐之后,不想诸葛亮还是不露面,只是让自己的弟弟出面招待。刘备这时对诸葛亮的看法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的怀疑没有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到此,诸葛亮已经成功了一半了。不过自我营销还要继续。
第三次顾茅庐
当刘备第三次来访时,诸葛亮先是让弟弟在远处等着,说自己昨天晚上才回来。当刘备到了茅庐时,又让门童说:“先生时差没倒过来,还在睡觉呢”。刘备高兴地说:“没关系,我能等,他醒来再跟他说话”。可这一等就“半晌”,大爷估摸了一下,这半晌至少有三小时吧。直到张飞气得要点火烧房子,诸葛亮这才有点慌张。其实他也害怕张飞真把茅庐给烧了。要是烧了,刘备也不要他,可不就鸡飞蛋打了。吓得他翻了一个身,可是当他看到刘备脸上没有焦急的神态时,又假装睡了一个时辰。这时,刘备已经等5小时了,又饿又累。估计有点憋不住了,这时咱们的诸葛亮才醒,又吟了一首诗:
大梦谁先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