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企出路在于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2)

2014-05-10 01:02
导读:90年代后期,社会消费结构再次升级,企业产品结构面临第二次改造。这次产品结构升级主要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龙头,技术资本成为企业资本


90年代后期,社会消费结构再次升级,企业产品结构面临第二次改造。这次产品结构升级主要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龙头,技术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积累的主要内容。国家及时根据需要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可以用合资形式抓住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进行资本结构与产品结构改造,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随之转型为国有资产管理。 

这次产品结构升级和股份制改造产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和普遍性的全民工身份买断现象。始终进行资本积累的个体经营者抓住机遇控股或购买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使很多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转型为私营企业。这期间国家对新兴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形成新型国有企业。 

但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并没有解决效益低下的问题,非国家控股企业则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且国有金融系统因为国有企业亏损严重而出现大量呆帐,国有企业破产、出售或改制时,国企银行债务无人愿意负责,往往成为死帐,从而形成严重的金融问题。 

国有企业负债严重的原因主要是:1、80年代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拨改贷改革后,国有企业产品结构改造所需的资金只能通过自我积累、银行贷款、集资或引商合资等途径解决,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上交,自我积累很少,集资或引商合资受体制所限,难以实行,唯一途径就是向银行贷款。80年代未与90年代初,国有企业很多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都以贷款形式建成,从而形成高负债率,企业产生的利润大多支付了贷款利息,自我积累并不是很高。2、国有企业存在责权利不一致问题,产权不明晰,“企业负责人作为政府派出的官员,对政府负责,当政府监督不到位时会形成对企业的内部人控制。这些决策者有权作出决策,但并不从正确决策中获得利益,也不承担错误决策的责任。”(梁小民),这种情况导致腐败和盲目投资现象,其结果是国企严重亏损,银行死帐、呆帐大量增加。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为什么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国有企业发展得很好,而我国国有企业问题重重呢?现有的解释主要是:1、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 2、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债务重、富余员工及退休人员多、小社会负担重三大包袱;3、“大锅饭”用工制度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经过25年改革,全民工大多转为合同工,工资制度与私营企业的区别已不大,股份制改造后,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国企债务重组后,国企债务负担有所减轻;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后,国企退休职工工资不再由企业负担;小社会负担以三产形式转移出去后,国企包袱大大减轻;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仍然效率低下,竞争力低。原因何在?原因在于国企管理者利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不是高度一致。 

私营企业管理者大多是企业股东,即使不是股东,也因拥有股份期权而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私营企业大多实行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权力相互制衡,出现盲目投资及腐败的情况较少。普通职工实行聘用制,工作报酬及福利按工作合同的要求兑现,并将职工技术培训也作为福利的一种,对职工管理严格。 

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者不是股东,也不拥有股份期权,实行年薪制,报酬与企业效益挂钩,企业投资决策主要由管理者负责,管理者的职务由政府决定,管理者与政府关系好就可留任,与工作业绩关系不大,且管理者并不承担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这使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并不高度一致,容易产生盲目投资和腐败现象。职工以合同工为主,不是企业股东,不能以主人公自居,对工作的责任心差。管理者和职工的利益都不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管理者对职工管理不严格,很少重视职工技术培训,企业凝聚力差。相比之下,私营企业比国营企业优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因此,国企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使管理者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的管理体制。 

使管理者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的唯一方法是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因为只有利益共享,政府决策者、国企管理者及国企职工的利益才能高度一致,才能齐心协力搞好企业。 

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来自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构想,按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以自由人联合体为基础组成的社会,自由人联合体是人们以利益共享为原则组成的社会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的劳动得到充分尊重,生产力因为人们潜能的充分发挥而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因为利益共享而充满和谐、友爱气氛。马克思产生自由人联合体构想的基础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按资本投入比例分配企业利润的制度,但一直以来,有资格分配企业利润的资本是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企业职工的劳动力资本没有得到尊重,所以,马克思认为企业利润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创造企业利润的劳动者没有资格参与利润分红是不公平的,这种分配制度是剥削人的制度,是产生阶级斗争的制度,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 

国企改制后按资本投入比例分配企业利润,同资本主义企业一样,创造企业利润的职工没有资格参与利润分红,因此,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唯一区别是控股者身份的不同。这种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吗?不是。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所有者的身份,而在于分配制度是否有剥削人的不公平现象,在于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在于能否充分发挥职工劳动积极性。 

因此,利益共享分配制度应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制度。 

利益共享分配原则是物质资本、技术资本及劳动力资本按企业利润贡献率分配的原则,是以公平、公正、合理为基础形成的分配原则。企业运用利益共享原则分配利润的方式、方法以制度形式规定,形成利益共享分配机制。本文对国企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的构想如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企业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由资产股份制、虚拟股份制、购股期权制与单元股份制组成,资产股份制主要用于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的投资者,虚拟股份制与购股期权制主要用于决策层与管理层,单元股份制主要用于普通职工。以虚拟股份制、购股期权制、单元股份制为基础形成的用工制度可称为利益共享型用工制度。 

虚拟股份制与购股期权制的设想是:1、政府给国企管理者虚拟股份,拥有虚拟股份的人只拥有按股份分红的权利,不拥有实际股份资产。虚拟股份以风险金形式购买,管理者按分配的虚拟股份交纳风险金后,就可以在公司盈利情况下按分配的股份参与分红,在公司亏损的情况下按分配的股份比例扣风险金。政府也可以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给有决策权的主要管理者购股期权,使管理者利益与企业利益能够高度一致。
上一篇:关于如何证明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增加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