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机遇及问题(1)(2)
2014-08-12 01:07
导读:二、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经营认识的缺位 文化步入国际市场,以文化部门做经营性的对外文化交流,让文化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谋求商
二、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经营认识的缺位
文化步入国际市场,以文化部门做经营性的对外文化交流,让文化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谋求商业价值,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相当多的人还没有认识到,文化除了能够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是国家“软实力”所在。
相比之下,美国的
电影大片、日本的动漫产品、韩国的影视剧、欧洲的畅销书等经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企业在市场经营理念的引导下,将本国以及全球的文化作为市场的经营资源,做成符合不同消费群、拥有各种包装形式、灌入多个市场层面的文化产品,因而在经营过程中,他们有实力、有动力、可持续地为树立国家形象,传播本土文化扮演重要的角色。毋庸置疑,文化及文化产品对外输出,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拓展商业利润的必然途径。
(二)企业发展水平的低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而且自1996年以来,其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在当今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以美国的影视传媒为例,虽然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量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但是其放映时间占据全球50%以上,其影片票房占全球三分之二的份额。对比中国的情况看,2003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7%,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仅占GDP的3.1%。(三)面临市场风险的高位
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同样突出地面临着
政治、法律、文化习俗和财务风险。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健全,是法治型国家,契约文化发达,企业“走出去”的利益比较容易得到保障,但其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我国企业加入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要和既得利益者发生冲突,假如又不熟悉情况,很可能成为被围剿对象。而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大多还处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之中,国家政策经常因人而异,族群关系复杂,加上或左或右的激进政治力量,社会稳定经常成为大问题,我们的企业尚难立足,何谈发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企业尤其要提防无孔不入的市场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企业运营能力的失位
目前我们的文化企业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位置,文化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反观国外情况,以动画产业为例,其产业发展已相当成熟,产业链清晰、发达:动画可在杂志上连载;选择读者反馈好的发行单行本;改编成动画片;制作衍生产品(根据漫画造型制作玩具、
服装等);开发游戏。从产品创意形成到生产、销售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已经形成了完整、延伸的产业链。据统计,美国一部动画电影的票房如果达到60亿元的话,加上其在产业链上运作能力的发挥,收益可达到120亿元。目前国内多数动漫企业仅仅依靠产品在电视台播放来获得收入,其他途径的市场效益甚微,企业还没有能力从文化产品品牌、知识产权等所构造的产业链上的多个端点来扩张企业的运营能力,寻求企业盈利空间。
(五)创新性管理模式的虚位
文化创意企业在“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渐建立优势的管理模式,虽然企业可以借鉴有关成功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但是,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别的企业经营模式,更多的是需要创新其自身发展的模式。
如很多动漫加工企业都由海外客户下订单,提供故事、剧本、制作要求以及资金等,国内动漫公司只是负责加工环节,产品前期的策划、创意、市场调查以及资金筹集等都由外方做好,而后期的产品营销、衍生产品开发等也都是外方的事。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加工贸易模式,像《人猿泰山》、《玩具总动员》、《钟楼怪人》这些好莱坞动漫大片都以此模式在国内加工完成后期制作。虽然这样可以获得利润,但利润点非常低,也常常受制于人,身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