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模式: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治理(1)(2)
2014-11-30 01:44
导读:2.绩效与报酬之间的联系为控制本钱和用度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如前面所述,由于P-R模式可有效防止企业人才流失,这对控制人力重置本钱是极有用的
2.绩效与报酬之间的联系为控制本钱和用度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如前面所述,由于P-R模式可有效防止企业人才流失,这对控制人力重置本钱是极有用的。一般地,绩效目标指标的设置中都包含有各种本钱定额,P-R模式的执行,将会成为控制这些本钱的有力方式;等等。
3. 有利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发展。P-R模式夸大把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显然,在P-R模式下,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如图3所示,在正确执行P-R模式的过程中,将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将不断激励员工进步工作绩效,从而引导员工趋向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实际运用P-R模式时应留意的题目
P-R模式实际应用于人力资源治理中时,应留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到治理各环节中。人际关系理论以为,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需要,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和积极性上下功夫”,这与传统治理以事为中心,把人假设为“经济人”,以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思想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回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并终极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实行人性化治理,并把这种人本精神贯彻到治理各环节,尊重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 加强对员工的
培训,进步员工整体素质。员工素质是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治理出现了“人力资源资本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纵观世界市场,高新技术产品、智能化产品琳琅满目,这是知识的竞争,是聪明的较量。可以这么说,哪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哪个企业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训,根据需要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持续不断地开展业务知识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以保持和不断进步员工的素质。
3. 绩效考核应遵循公然、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有利于进步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保证考核系统的公正性,从而成为员工积极性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否则,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4. 对员工努力的结果必须给予报酬。报酬包括物质报酬,也包括精神报酬。总之,企业应留意对员工努力的结果进行强化,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和保持下往。
参考文献:
1.李爱梅,肖胜.员工激励与企业创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