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筑民族零售业的竞争上风(1)(2)
2015-01-17 01:04
导读:利用差异化定位和业态的不同构建自己的竞争上风 波特在《哈佛贸易评论》上发表的《什么是战略》一文指出了三个定位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可以通
利用差异化定位和业态的不同构建自己的竞争上风
波特在《哈佛贸易评论》上发表的《什么是战略》一文指出了三个定位战略,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定位的差异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战略层面上获得成功的机会。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同一个目标市场上,小个子肯定竞争不过大个子。但是小个子有小个子的好处,诸如灵活和专业化等,因此小个子可以换一个方式,将自己定位在与大个子不同的目标市场上,扬长避短,以特色和差异化应对跨国零售巨鳄的竞争。
再造业务流程,进步运营效率
在产品质量和设计趋同的时代,通过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进步运营效率是获得竞争上风的有效途径。流程再造是建立在对价值链充分熟悉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的,对不提供价值的环节彻底摒弃,力争进步流程中每一环节的工作绩效,将运营业中被割裂的过程重新联结起来,使其成为一个连续,互动的流程,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贴近顾客,实现本钱和效率的整体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的零售企业普遍存在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的题目,流程再造可以缩短和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现精简化和效率化,从而进步企业的竞争能力。
结合传统治理哲学与现代治理科学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治理哲学和用人思想。孙子早在战国时代就指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在用人方面,孙子提出了至关重要的选将标准:智、信、仁、勇、严,他还提出了领导者要善于授权的思想。我国零售企业应该积极吸收传统治理精华,将之与现代先进治理理念结合起来,运用并创造先进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治理技术,进步零售企业的治理效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充分发挥区位上风,扩大区位影响
中国的零售市场是最近10年才对外资开放的,在跨国零售团体进进中国以前,中国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已经基本被本土零售商占据。本土零售业在这些黄金地段“先进为主”,占据了区位上风,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忠诚顾客,形成了成熟的贸易氛围,人气指数很高。已经进驻这些商圈的本国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上风,形成区位战略,并将利用区位上风形成的着名度和品牌形象扩大到其他没有处于区位上风的连锁店。
争取供给商的支持
由于本土零售商和供给商已经有了多年的合作,对供给商的情况比较了解,很多本土零售商手中把握了一批有实力、信誉好、供货及时的供给商,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供销关系,有力的保证了货源和供货的及时,减少了缺货的风险。跨国零售商初来乍到,需要时间了解供给商,与供给商建立稳定的关系更不是一时就可以做到的。我国零售商恰好可以抓紧时间利用这个上风,与供给商建立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获得供给商在信息、货源、促销、价格等各方面的支持。 对外开放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先进技术和治理经验,加进WTO让中国与世界接轨,这些加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国零售企业由于起步比我国早,同时受他们所在国家发达零售业的影响,自身实力比较强大,在竞争和发展中取得了很多优秀的零售治理经验。在激烈的竞争眼前,我国零售企业应该摆正心态,虚心向跨国零售企业学习,要善于运用本土上风,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资料:
1.[美]Michael·Levy, Barton·A·Weitz著,郭武文、王千红译,零售学精要,机械产业出版社,2000
2.吕一林,美国沃尔玛——世界零售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刘宁,零售业态分化与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战略调整,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6
4.陈传君,进世后我国零售业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经济,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