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企业进进中国市场的战略模式选择(1)(3)
2015-01-30 01:31
导读:同时,东道国的一般贸易环境和特定产业的具体管制就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投资风险,包括国家特定风险、 政治 风险以及对于经济政治条件和政府政策的不
同时,东道国的一般贸易环境和特定产业的具体管制就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投资风险,包括国家特定风险、
政治风险以及对于经济政治条件和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按照波特的国家竞争力上风理论,以“钻石因素”附加因素进行五级判定来评估我国吸引外资的国家特定上风,可以发现构成我国国家特定上风的主要因素是:政局和社会稳定、对外资的优惠吸引政策、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本钱、土地供给及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
东道国的国家特定上风必须得到跨国公司的识别和认可,并且以为这些上风对于自己的投资行为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对加拿大企业进行的关于中国投资环境评价的调查显示,加资企业对于中国生产本钱的评价最高;对市场准进、资源的可获得性、税收优惠和经济实绩评价较高;对基础设施、外资保护、政策稳定性评价一般;对行政治理的效率和外汇治理制度评价最低。
四、加拿大企业进进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FSAs和CSAs的互动
基于加拿大企业的特定上风和中国市场的国家特定上风之间动态的交互作用,加资企业进进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呈现出独占的特点,本研究根据上述对加拿大跨国公司企业特定上风和中国市场国家特定上风的分析,提出加拿大企业进进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模型。
囿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本研究主要分析采取投资式进进模式的加拿大企业。投资式进进模式是指通过直接投资进进目标国家,即企业将资本连带本企业的治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根据加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所有权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外商独资模式和中外合资模式,以及一种契约式合营方式,即通常所说的中作合作经营方式。本研究基于上述模式,分别对加拿大企业进进中国市场的三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与中国投资者以合资经营方式为主,比重保持在六成左右
加拿大企业选择与中国投资者合资经营是最主要的进进模式,中加双方企业共同出资、分享股权、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在2000年注册运营的企业中,采取中外合资模式的企业占当年注册企业总数的63%,以后几年基本上保持这一比重,只有2002年由于契约模式比重的上升,合资模式的比重下降为53%,其余的年份均在60%上下波动,比较稳定。
加拿大企业之所以采取合资的经营模式,是由于加拿大企业的特定上风和中国市场的国家特定上风之间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政府禁止或限制外商企业在某些关键领域和行业的独资经营,加拿大企业要想进进中国市场就必须借中国合作者的气力。其次,由于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的依靠性很强,特别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加拿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表现为加美之间的相互投资,加拿大国际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多布局于美国。在这种背景下,加拿大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了解程度还非常有限,有些企业甚至在政治制度、人权等题目对中国还抱有偏见。因此,面对不熟悉的投资环境、降低不确定性的风险,加拿大企业采取合资的模式进进中国市场,也是基于企业自身特点的选择。
(二)独资经营方式备受青睐,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由加方全部出资,通过在华设立外商独资企业来进进中国市场的方式备受加拿大企业的青睐,在2000年采取独资经营方式的企业比重只有25%,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35%,并且呈现出
独资经营模式的选择体现出加拿大企业的特定上风和中国市场的国家特定上风之间的互动: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持续经营,“试水阶段”过后,在华加拿大企业对中国市场和投资环境日渐熟识,由环境不确定而带来的风险逐渐降低,企业特定上风动态更新的同时也就强化了独资经营的欲求和潜能;另一方面,中加达成人世协议、中国加进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按照国际标准的“游戏规则”参与全球竞争,很多分歧世贸规则的限制被逐渐废止,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企业采取独资经营的方式进进中国市场,并且获得了以下三种上风:一是独占所有权,不和中国投资者分享利润;二是没有合作伙伴,不会存在利益、目标等方面的冲突题目,可以有效地贯彻其全球营销战略从而使该子公司的营销战略与国际企业的全球营销战略有机地融为一体;三是企业可以更直接地、更全面地积累国际营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