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企业***发展(1)(2)
2015-02-26 01:11
导读:2、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能否***发展,实际上取决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相互适应相
2、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能否***发展,实际上取决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融生态与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生态技术创新,就是将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生态——经济——社会”系统整体上来考虑的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系统整体中,生态技术创新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以社会可持续性为动力与保证。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技术创新中过分夸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缺陷,而且还突破了传统技术创新“高投进、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框架,它注重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追求的是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即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从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
3、技术创新生态化有利于企业经营本钱的降低和规模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发展,一是要通过技术创新的生态化降低经营本钱;二是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成长质量的不断提升。
而企业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开发各种能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产品,进步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利用的本钱,减少环境本钱,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本钱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强的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一些金融机构也将企业的环境表现作为决定向其投资或贷款的评价标准。因此企业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可以得到政府、金融机构的支持,获得更低本钱的融资,减弱企业的环境风险,进步企业的着名度,改善其社会关系等,进而获得企业规模扩大的有利条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技术创新生态化有助于进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贸易信誉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1997年由美国国际标准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CEPAA)推出。SA8000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治理体系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和企业。SA8000标准体系中所规定的企业或者组织的社会责任所指的是:企业或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标准和通行证。
商誉是指具有经济属性能影响企业获得收益能力的一种特殊信誉,它可以使得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一般企业。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贸易信誉的竞争。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上风,需要通过采取***发展的方式,在承担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步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妥善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注重进步员工素质,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进步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贸易信誉。
三、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战略的实施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性谋划。而技术创新生态化战略要求企业以生态理念,即企业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它要求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运用系统评价法全面考察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求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选择能够节能降耗,降低本钱,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又兼顾社会生态效益的生态技术等。从短期来看,此战略以及具体的措施或许可能会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却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创造产品,实现顾客利益、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终极衡量标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实现生态化的产品创新
产品是企业参与竞争的载体,一个企业实施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战略最先就体现在生态化的产品创新上。生态化的产品创新要求企业要适应消费者的生态需求,倡导绿色环保,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形成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生态包装、绿色运输的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治理体系进行环境监视,达到节约、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一是进行生态化的工艺技术设计。采用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工艺技术,改进设计以减少资源消耗,简化加工制造工艺、简化模具设计等技术,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二是进行生态化的材料选择。企业在保证材料的工程性质符合产品生产、使用要求的同时,应尽量选择低能耗、低本钱、加工中无污染或污染最小的清洁能源和材料。使产品既具有优良的预定功能,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进行生态化的包装。企业应在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利于销售的条件下,选择无毒、无污染、可回收利用、可再生或降解的包装原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