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两重化分析(1)

2015-03-18 01:02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两重化分析(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无论
[摘要]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的新产业工人,并且正在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完全应该享有传统产业工人的地位。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旧体制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使得农民工与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反差。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却由于农民工的加进而出现了两重化。  [关键词]农民工;新式工人阶级;两重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随着他们的影响与作用的扩大以及他们所受到的一系列不同等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甚至是焦点题目之一。因此,科学地熟悉农民工的地位,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承认农民工是当前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科学地熟悉和处理农民工题目,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这一名称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他们在家乡或多或少地有些承包地,不过他们本人已经基本上不从事农业生产了,但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他们依然被认定为农民;第二,从职业看,他们主要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工人;第三,他们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常年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市。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给农民工做如下定义:农民工是指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农民在有了承包土地后又离开土地进进城市,成为从事工贸易活动的工人,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其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固然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但却不能融进工人阶级队伍,只能以农民工的身份存在,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个独立阶层。这些工人与传统的产业工人不同,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经济地位。从双重身份来看,他们既是拥有承包地的农民又是从事工贸易活动的工人;从双重经济地位来看,他们既拥有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民所享有的其他权利,如在计划生养上的特殊照顾,又在农业收进不足以弥补生活需要的情况下进进城市,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拿工资收进的工人。
  
  二、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式产业工人
  
  传统工人阶级,是指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中工作的工人,他们拥有稳定的工作岗位,有较好的福利和保障,有高于农民阶级数倍的工资收进。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只存在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在当时来看,工人和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还是被用制度固定下来的一种身份,这种制度就是户籍治理制度。它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划分为两个在权利、义务和社会保障上完全不同等的社会团体,这种身份具有较强的先赋继续性。与户籍制度相联系,城市不仅实行统配统包的劳动就业制度,而且国企职工还享有各项福利及劳保待遇;而农民则被限制在农村,实行自然就业,几乎没有福利与保障可言。在这种制度下,农民要想改变身份转化为工人只能通过国家的计划招工。但国家当时向农村下达的计划招工指标非常有限,由农民转化而来的工人是工人阶级中的少数,而且农民一旦被“招工”,他们就会获得城市户籍,其身份和职业也会立即发生改变,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各种福利待遇。在这种方式下,被“招工”的农民很快融进工人队伍,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因此,这一时期不存在工人阶级队伍两重化题目,存在的是工农差别的题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转化为工人的机会大大增加。但必须引起我们留意的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民向工人的转化在方式和途径上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较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其结果自然有很大的差异。从上面谈到的情况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转化为工人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所以不存在两重化的题目;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通过市场渠道进城“打工”,其职业身份已经是“工”,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其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农民工就是“农民”这种身份与“工”这种职业的一种独特结合。这实际上是“政府政治稳定行为与社会经济组织效率行为之间的均衡”,政府出于稳定的需要,力图以农业户口阻止农民大规模进城,而社会经济组织从效率的角度考虑更愿意使用农民工。气力均衡的结果是政府答应在某些岗位上使用农民工,同时又保存在必要的时候借农业户口将他们赶回农村的权利。这就使得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固然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但却不能融进工人阶级队伍,只能以农民工的身份存在,成为中国的新式工人阶级。
上一篇:人事治理、人力资源治理与战略人力资源治理的 下一篇:建立企业文化塑造航天形象 ——浅谈企业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