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理分析(1)(4)
2015-07-18 01:13
导读:其次,从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战略来看,发挥比较上风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但是,进步核心就业水平才是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竞争上风的有力保障
其次,从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战略来看,发挥比较上风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但是,进步核心就业水平才是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竞争上风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凭借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上风,可以比较顺利地融进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对于信息产业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工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从事复杂加工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的成品和零部件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相对简单的加工产业与劳动密集型的成品和零部件生产。以计算机生产为例,在加工上,高度尖端和复杂的中心处理器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本实力相对较高的新兴产业化国家或地区从事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的主板、内存以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生产和设计,而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的机箱、电源等部件,并从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组装工作。
对于信息服务业,由于这个领域以智力投进为主,很适合发展中国家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切进点。就日益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来讲,固然发达国家在大型的系统软件和工程软件的设计上具有上风,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但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软件开发领域,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企业可以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本上风,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丰富的软件产品。尤其对于国内市场,由于可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解决随时出现的题目,因此,更具有自身的上风。
劳动密集型部分固然进进门槛低,但市场竞争环境恶劣,固然具有吸收大量就业的上风,但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原因:劳动本钱上升、出口竞争),而生产和提供知识和资本密集的尖端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高度的竞争力,这同时也保证了就业上的竞争上风。对于这一点,对外贸易理论中的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产品周期说等等理论已经作出了充分说明。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信息产业内部知识和资本密集的尖端行业,进步核心就业水平始终应该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和贸易结构进步的努力方向。这里所说的核心就业是指企业创新引发的就业。在信息产业中,这种核心就业多发生在前沿和尖真个领域中。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国际贸易,可以在拉动对信息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一国劳动力需求。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逐步进步和优化本国信息产业内部结构,进步产业竞争力,这样才可以优化信息产业内部就业结构,进步信息产业的核心就业水平,达到增加劳动需求的长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