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效益分析(1)(2)
2015-12-18 01:27
导读: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本钱与效益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认真分析其经济性,判别是否能产生效益?什么时候能产生效益?确定是属于近期效
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本钱与效益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认真分析其经济性,判别是否能产生效益?什么时候能产生效益?确定是属于近期效益还是远期效益。企业信息化过程可分成单元信息化、集成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3个时代。
1. 单元信息化时代
单元信息化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中的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了解、实践,
计算机技术与相关的治理技术、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单项技术的信息化。CAD、CAM、CAPP、CAT等制造信息系统技术不断进步,人力资源治理、总账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生产治理信息系统、设备治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逐步引进应用,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局限于某一职能部分,或职能部分的某些事务处理,所以信息加工传递不广、数据共享性差,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因此,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进步处理事务的效率,这一时代信息化建设往往投进大,信息化本钱增加大于企业信息系统产生的利润增加。
2. 集成信息化时代
集成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解决企业内部从硬件、软件、数据3个不同平台的集成到国家各部委内部、行业内部的硬件、软件、数据的集成,实现信息有偿共享,信息服务提供商、信息处理软件研发商、咨询中介机构、信息化实施监理部分、信息使用单位协调发展。这一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的信息时代。这一时代往往信息系统建设投进巨大的资金,企业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正处于转换阶段,信息系统产生的效益明显增加,集成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人们已经熟练把握了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性进步,通过一体化治理,企业活动的可控性加强,资源配置更趋公道,效益不断进步,信息化的投进与创造的利润相当,出现利润增加大于即是信息化投进,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 社会信息化时代
信息危机引起新一轮的信息革命,人们对信息的依靠性使信息真正成为人类拥有的资源,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往往不是自发行为,不是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的实施,而是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基础建设,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从政府角度提出全面推进信息化工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工程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信息系统运行成熟,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信息的使用更加普及,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投进的本钱远远小于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脱离了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图1 信息化建设本钱与效益关系示意图
从信息化产生的效益和需要的本钱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投进与效益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集成信息化,并以社会信息化为信息化建设目标。从理论上寻找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律作为指导,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制订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和方式,一步到位、追求最好是不经济的,也是造成信息化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状态,都不能忽视单元信息化建设,单元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全面进步阶段,也是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三、信息系统建设对策
降低本钱进步效益是所有信息化工程追求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牢记“简、精、实”的原则。
“简”:信息化迫使企业减少组织层次,简化组织结构,向扁平型重组,企业的中间层治理工作大部分被信息系统所替换。企业组织结构按企业各种流程设置,便于控制、协调。镇江船用辅机厂把供给、生产、销售合成运作中心、由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的运行方式十分有效。企业还可以 分别设置信息中心、财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组织,这些中心的负责人应当由相应的副总经理直接担任,取消信息无效传递的本钱,进步了信息的利用率。在信息化工程中不仅企业组织结构要“简”,而且各种流程和制订的各级治理制度也要尽量简单,而高效。把复杂的运算、相互制约规则由信息系统软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