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石油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1)(4)
2015-12-21 01:03
导读:上海、广东两个石油市场的竞争,有利于增加我国民间的石油储备能力。 (三)上海、广东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体系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石
上海、广东两个石油市场的竞争,有利于增加我国民间的石油储备能力。
(三)上海、广东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体系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石油市场表现出两方面特征,石油市场的垄断和非市场的定价机制。现在的题目是国内的垄断企业与政府共同“合谋”来让消费者为他们的低效率“买单”。
1.石油市场的垄断。1998年起中国石化行业开始了最大规模的重组和调整,石油石化市场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原来的上下游分割、海陆分割、内外贸分割的石油市场,被上下游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的企业格式所取代,涌现了四家庞大的竞争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而在石油市场中石油中石化双寡头的格式十分明显,中石油垄断了中国原油市场的67%,成品油市场的12%,而中石化则占据原油市场的23%,成品油市场的31%。从石油进出口方面看,石油进出口由中化、中联油(中石油与中化组成的石油进出口商)和联合石化(中石化和中化组成的石油进出口商)三家包办,别的企业不能从国外进口石油,再说即便是进口了石油,炼油厂等加工基地也是被中石油和中石化所控制。
事实上,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团体涵盖了尽大多数的石化上下游企业,如中石化包括7个油田,25家炼化企业,19个省市的销售公司,下属企业尽管拥有销售石化其他产品的自主权,但基本的石油产品如原油、汽柴油的定价权力已经集中到两大团体,国内的成品油都是通过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两大团体进行批发的。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公司下属油田和炼油厂,作为“本钱中心”,是完全的生产车间,特别是石油公司改制上市后,进一步强化了对下属企业的控制力,目前国内的石油市场基本是一个“两个人”的市场,从供给方看,经营权过分集中。
2.非市场化的油品定价机制。中国目前的石油定价机制具体为:原油价格由购销双方按照国内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本钱与进口原油到厂本钱基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成品油零售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计委制定成品零售中准价,石油、石化两大团体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5%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2001年10月国家计委将国内汽、柴油价格从单一与亚洲市场挂钩改为与亚洲、欧洲、北美三地市场挂钩;从过往每月一调改为当国际油价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相应调整;汽、柴油零售价格的波动幅度,由之前的上下5%改为上下8%。
首先,定价机制不透明。原来的定价机制还比较清楚,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却很不透明,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国内油市与国际油市价格相差多少时才调价”这个差率是秘密的,另一方面三地接轨的比例也没有明确。
其次,价格基本受石油石化两大团体左右。按照定价机制,两大团体拥有更大的定价权。无论两大团体公司与国家计委怎么调价,一般而言都会把油价调到两大团体自己不亏损或其在期货市场不至受损的地步。一个没有亏损压力的企业,是不可能有改进效率的压力的,我国石油资源的大量租金耗散在两大团体的低效治理之中。
因此,需要市场的发展冲击现行的垄断体制和非市场定价。上海、广东石油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冲击现有的体制,促进石油市场的发展,提供石油市场的效率。特别的,两地市场会促进沿海的石油进出口和石油储存产业,将现有的“两个人”的市场转变为多个人的市场。
本文针对广东、上海石油交易所的建立,粗略地论证了中心同时支持两个交易市场,要优于支持建立一个市场。这里固然是指广东、上海两个市场,实在,结论可以应用于更大的范畴,也可以给予其他地方这类的经济自由。给予市场以充分地自由和学习的机会,市场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比政府一时的设计高明。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沈开艳.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学林出版社,2003
2.赵彤刚.运行平稳功能初现 上海燃料油为石油期货展路.中国证券报,2005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