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1)(2)
2015-12-28 01:09
导读:4.企业治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治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治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给链、客户关系治理、电
4.企业治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治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治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给链、客户关系治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治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治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进步企业落后的治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治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治理,也要通过创新来进步企业治理水平,解决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题目。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题目的熟悉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题目,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往改变这种传统的治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
二、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治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进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留意以下几点。
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治理信息化系统
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治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治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熟悉的过程,逐步深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很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进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治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治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
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很多企业的共叫。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治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治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本钱上有一个公道的投进,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职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治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
3.加强数据的预备工作
很多企业以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预备工作。有人用“三分技术、七分治理、十二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很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熟悉到它的重要性,由于数据不全,数据不正确,只要有一个数据出题目,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一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
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
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一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一个
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进治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一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预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治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进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题目更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题目,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