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的定价艺术(1)(3)
2016-01-03 01:03
导读:心理定价策略 这是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动机来制定企业商品价格的一种定价策略。通常对于同样的商品,不同的
心理定价策略
这是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动机来制定企业商品价格的一种定价策略。通常对于同样的商品,不同的消费者因其需求动机和需求偏好不同,会有不同的价格要求,因此,实施心理价格策略,制定迎合消费者心理的价格,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有:
尾数定价策略。以零头数结尾的一种定价策略,往往是用某些奇数或人们中意的数结尾。大型超市内商品价格常以9、5、8、6等数字结尾,使消费者一方面产生吉祥的好感,另一方面也对价格产生一种便宜的感觉。
错觉定价策略。通常消费者对商品重量的敏感要远低于对价格的敏感,在给不同的包装和商品分量的同一种商品定价时,不妨利用消费者的这一特点,如500克装的某品牌奶粉标价为9.30元,后推出的450克装的同样的奶粉标价为8.5元,后者的销量明显比前者要好。实在算一下就会发现,二者单位定价相差无几,且后者还略高一点,但后者更轻易吸引消费者留意。
系列定价策略。一般与系列产品相适应,即限定一个价格范围,该范围内分布着若干价格点,每个价格点代表不同的品质水平。在价格系列中,零售企业可先定出每类商品的价格上下限,然后在这个范围内设定一定数目的价格点,如确定一盒手帕的价格范围是6元至15元,价格点分别定为6元、9元和15元,使顾客感到档次明显,有助于他们往发现不同价位的商品品质的差别,便于商品销售,也为后面的价格调整作了展垫。在这种定价中,各价格点间差距的确定是关键,不能太小也不能过大,太小让消费者感觉不到品质的差别,过大也会让消费者产生迷惑。
自有品牌商品定价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确定自有品牌商品是超市推进连锁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发挥其品牌效应的必由之路。自有品牌商品的定价要兼顾到同类商品价格线的公道性,即对本企业已开发推出自有品牌的同类商品,一般只向少数厂商进小批量的货,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方面:其一,在同类商品的比较中显示出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上风;其二,限制自有品牌之外的同类商品的进货数目,是为了使销售向自有品牌商品集中,并且也给予消费者对同类商品有两个以上品牌商品的选择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