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作创新中模块化理论的运用(1)(2)
2016-01-10 01:00
导读:总的来说,企业合作创新理论与以往的产业组织理论有所不同,但仍可把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看做对原有产业组织理论的补充与发展。由于企业合作创新理论
总的来说,企业合作创新理论与以往的产业组织理论有所不同,但仍可把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看做对原有产业组织理论的补充与发展。由于企业合作创新理论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其理论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现有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的某些概念还有待进一步理清,有说服力的
数学模型与实证研究较少等等。但其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及一些基本的结论还是很有鉴戒价值的。
2、关于模块化理论对企业合作创新实践的鉴戒意义。企业合作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之所以能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取得成功,一方面是由于共享信息扩大了网络的外部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个别信息与“背靠背”竞争加速了产业创新与演化的进程。
第一,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在信息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很多产业正由低端粗放型向高端集约型转变,高端集约型产业经济系统更为复杂,信息处理要求更高,因此,我国的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应该大规模地向企业合作创新组织形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要留意处理好合作创新组织内知识“包裹化”与合作创新组织内部“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的关系。
第二,我国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上风捉住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在全球化与信息经济时代,产业中价值实现的重心在不断转移,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一体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中,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发展得很好,但有必要把自己定位于可以发挥自己上风的企业合作创新,一定要避免小而全的倾向。而有声誉、信息、知识和资本上风的企业应把自己定位于企业合作创新的整合者或产业标准的制订者,通过柔性契约网络在全球整合资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企业合作创新的产业中的垄断结构往往是竞争的结果。在已经合作创新的产业中,即使存在垄断结构,市场也往往是有效率的。Karnie和Schwartz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重大的创新往往来自具有垄断结构的组织中。所以我们在反垄断时应注重垄断结构的效率分析,反对有损效率的垄断行为。
第四,企业合作创新的非正式制度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硅谷的成功经验中,鼓励竞争、相互信任的文化十分重要。此外,不同的合作创新组织之间和合作创新组织内部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与沟通也是很重要的。硅谷的“3C”定律(咖啡时间、沟通、创意)是我们所轻易忽视的,但却是企业合作创新中很重要的非正式制度环境。 三、企业合作创新发展的局限性
1、企业合作创新组织的局限。固然大部分学者以为合作组织能促进创新,但一小部分学者对此持不同观点。Sore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