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的治理创新(2)
2016-02-14 01:10
导读:3 战略治理的创新 经营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谋划。在早期的企业治理中没有经营战略,它是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战略治理应该是企业
3 战略治理的创新
经营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谋划。在早期的企业治理中没有经营战略,它是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战略治理应该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故没有自己的经营战略和战略治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填补这个空缺。经营战略是一种以变革为实质的概念。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变化,严重挑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不断革新来创造性地经营企业。也就是要通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使企业实现内部***运作与外部持续适应的双重目标。
4 组织结构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往大型企业多层次的治理组织结构,弊端很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分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随着企业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治理层次,变治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可大大降低本钱,进步效率。 5 企业文化创新
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企业文化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整体改革的前奏和量化积累。就企业本身而言,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是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审美理念的集合反映。中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有形资产已初具规模,企业文化建设面临一场革命。明智的企业家应将视野扩展到文化领域,将企业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深层背景和操纵方式,努力将文化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中国的国有企业与外国企业有很大不同,它们脱胎于政府机构的行政附属物,承担着很多社会功能,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进,“企业办社会”的功能是必须剥离出来的,但是这种剥离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固然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原有的浓厚的行政色彩却并未因此而消失,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氛围以及人际关系仍在起作用,尽管它们有不公道之处,但是在构建新型企业文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文化具有传承性,由旧文化转型为新文化,一方面必须重新整合赋予旧的企业文化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牢牢盯住世界企业文化创新的趋势。对我国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把东方儒家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治理科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创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文化。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毫无疑问,在当代社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和是否能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而要实现不断的提升核心竞争力,又取决于企业能否不断地进行治理创新。以上的理念、决策、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这五个方面的治理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少。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从五个方面找出自己所应捉住的突破口或重点,来全面推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治理创新[J].经营与治理,2001,(2).
[2]@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治理创新[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11).
[3]@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治理创新[J].广东科技,2003,(11).
[4]@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治理创新[J].贸易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