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国企内部控制:主体选择与制度安排(1)(2)
2016-03-06 01:02
导读: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题目[J].改革,1994(6)。 [2]姚先国,盛乐。国有企业经营低效的劳动力产权因素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题目[J].改革,1994(6)。 [2]姚先国,盛乐。国有企业经营低效的劳动力产权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治理,2000(3)。 [3]杨瑞龙。怎样进步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J].前线,1999(1)。 [4]高尚全。关于股票期权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国收进分配制度与职工持股[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428—436)。 [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93)。 [6]张承耀。“内部人控制”与中国企业改革[J].改革,1995(3)。 [7]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J].改革,1995(1)。 [8]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08)。 [9]詹姆斯·米德。分享经济的不同形式[J].经济体制改革,1989(1)。 [10]迈克尔·詹森,凯文·墨非。绩效报酬与高层治理的激励。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27—277]. [1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国企业经营者队伍制度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R].治理世界,2000(4)。 [12]王斌。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治理出版社,20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