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动态能力是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2)

2016-03-24 01:06
导读:5.竞争环境的动态性使中小企业集群面临更严重的形势。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多变给企业经营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市场变得越来越复

  5.竞争环境的动态性使中小企业集群面临更严重的形势。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多变给企业经营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可观测,技术和消费者及贸易模式的变化不定,紧密联系世界的信息流使企业能更快地感知竞争对手并做出反应。静态的竞争上风很难拥有应付动态环境能力,只有具备进行快速学习和创新的企业集群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取得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在这种动荡多变的环境中,竞争上风的来源正以逐步加快的速度被创造和腐蚀,竞争上风只是一个相对短暂时间的概念,持续的竞争上风根本不可能存在。中小企业集群要想基业常青,必须建构动态能力,实施与动态变化环境相适应的动态战略,通过创新应对变化,克服路径依靠性,获得新柔性和持续性竞争上风。
  
  二、 动态能力是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Prahalad和Hamel教授的核心能力理论已经成为指导企业建立和保持持久竞争上风的重要理论。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也留意到,在动态环境中,竞争上风难以具有可持续性。核心能力理论在动态环境中必然显得逊色,而追求以迅速进行资源整合获得动态竞争上风的动态能力理论逐渐获得重视。
  1994年Teece和Pisan在《The dynamic capability of firm:An introduction》中,提出动态能力是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能力。“动态”是指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而更新企业的能力,“能力”夸大的是整合和配置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能力,以此来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Kathleen(1998)以为动态能力是可以确认的明确流程或者常规惯例,包括:整合资源的动态能力(如产品开发常规惯例,战略决策形成)、重在重新配置资源的动态能力(包括复制、转卖常规惯例,被经理们用来复制、转变和重新组合资源)及获取和让渡资源有关的动态能力((如知识创新常规惯例,从外部获取常规惯例)。Eisenhardt&Martin(2001)则以为动态能力指企业应用资源的流程,尤其是整合、重组、获取和让渡资源的流程,来匹配甚至创造市场变化。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Teece,Pisano和Shuen以三个关键要素——组织过程、位置和发展路径——来构建动态能力战略框架。(1)组织和治理过程。组织过程发挥着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协调、整合。第二,学习。就企业来说,学习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技能,具有社会和集体的性质。集体学习所产生的组织知识存在于新的活动模式中,存在于惯例或新的组织逻辑中。第三,重构和转变。(2)位置。一个企业的战略状况不仅取决于它的组织过程,而且还取决于它的特定资产。特定资产包括无形和有形的,包括技术资产、互补资产、财务资产、声誉资产、结构资产、制度资产、市场(结构)资产。(3)路径。路径影响企业能力发展的作用是通过路径依靠。企业能够向何处往受制于它目前的位置和前方的路径,而它目前的位置又是由它所走过的路径所塑造的。
 动态能力理论综合地理解战略与能力的关系,以为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中,企业创造、积累、利用能力才是持久竞争上风的源泉。动态环境要求企业集群不但要具备异质性的能力,而且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升级其异质性能力。企业集群孤立地运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是不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上风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集群内部要素的优化和更新,企业集群需要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新的资源,否则随着外界环境迅速变化,企业集群很可能丧失竞争上风。中小企业集群的动态能力是指集群获取、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能力。是集群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集群发展能力的能力。当集群培育出自身的动态能力后,集群便可借助动态能力化解“静态上风刚性”,终极实现竞争上风的持续获取。因此集群的动态能力成为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上一篇:改进我国企业知识治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