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探讨(3)
2016-07-10 01:10
导读:2.微观主体方面——媒体编营分离 固然我国政府目前逐渐在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降低干预成分,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依然很浓,媒体没有在市场上
2.微观主体方面——媒体编营分离
固然我国政府目前逐渐在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降低干预成分,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依然很浓,媒体没有在市场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编辑事务和经营业务仍然由一个受政府委托的领导班子来治理,这样会政企不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率。
(1)两权分离:专业办报专业经营。目前,一些报业团体的领导者提出设想,在报业团体内部社委会与董事会不再合一,而是实行社委会与董事会平行领导制,社委会负责编辑事务,司***导向、
政治态度之责;在对经营部分实行现代公司制度改造条件下,由董事会负责整个团体的经营业务(广告、发行及其他经营项目),负责资产保值、增值,但无权干涉编辑业务。尽管在实际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操纵环节和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各媒介自身的特点各有不同,但这一改革设想符合编营分离的基本思路,是值得肯定的。而这一思路目前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传媒业界的共叫,编营两权分离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并有助于其借助资本运营以实现规模扩张,其具体优越性体现在下述几点:
A、有助于媒介坚持正确的***导向,完成宣传任务。B、有助于确立编辑独立原则,促使新闻从业职员恪守新闻专业理念。C、有助于政企分开,扩大传媒融资范围,打开多元融资渠道。D、有助于规范媒介的经营行为。
实现两权分离后,一方面媒介经营公司可以大规模引进专门性人才从事媒介营销工作及其它所属产业经营,加强经营行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进步经营效率。同时,又可在媒介外部由政府部分针对媒介经营公司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广泛的
规章制度,成立专门性机构监视、核查传媒经营行为,这样内外并举以规范传媒公司的经营有助于真正实现效率增长的目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实施两权分离必须解决的题目。要以编营两权分离作为媒介内部制度创新的核心,为媒介有效资木运营提供制度保障,目前仍有很多题目需要解决:
A、明晰产权,严防资产流失,促进有效运营。实施两权分离首先需要将媒介经营性资产进行正确的评估。这一工作必须由权威的、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以对媒介现有的各类物质资料、无形资产进行正确、公正的专业性评估,防止在实行两权分离的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产权明晰后,也有利于引人业外资本后成立的经营性公司划分产权主体、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避免无谓的纠纷,鼓励、促使资本有效运营。在目前情况下。为确保媒介国有,可用法规形式确保媒介资本结构中国有资本方的控股地位。
B、明确领导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现两权分离的具体制度形式各地区、各媒介视本地区和自身情况不同,可有所区别。但为了切实保证政、事分开,保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保证经营行为不受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按市场规则有效运作,两权分离实行的领导体制必须保证编辑部分和经营公司各自相对的独立性。类似于社委会的编辑机构仍可实施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或总编负责制,但不干预经营公司的日常运作;经营公司实施类似董事会负责制,同时设监事会,负责资本保值、增值,不干预社委会日常工作。两个机构在团体内部基本平行,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将这种相对独立性作为制度在团体内部严格执行。
C、经营治理部分,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媒介团体内部的广告、发行、印刷及其它多种经营的产业机构,实施两权分离后,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科学”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严格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同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媒介特点的媒介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视、激励机制,这将是媒介经营公司改造中的核心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D、成立中立的、权威的中介和核查机构。两权分离后,为规范媒介经营行为,有必要尽快引进、建立中立的、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中介和核查机构,对媒介的广告、发行行为实施监视,对于发行量、阅读率、收视率等关键性的数据实施调查和核查,彻底杜尽虚报发行量、收视率的市场欺诈行为,规范市场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