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契约角度探讨企业诚信题目(2)

2016-07-20 01:05
导读:首先,有长远利益的人讲诚信,而只有短期利益的人不讲。 用博弈经济学的理论往解释是:只有短期利益的人之间的博弈是一次博弈;而有长远利益的人

  
  首先,有长远利益的人讲诚信,而只有短期利益的人不讲。
  用博弈经济学的理论往解释是:只有短期利益的人之间的博弈是一次博弈;而有长远利益的人之间是多次博弈。比如有甲、乙两个交易者,他们都有诚信和不诚信两种选择。则甲和乙交易以后的收益用(x,y)表示,那么他们之间的交易构成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显然,在一次博弈的情况下,无论是甲还是乙,不诚信都是最理性的选择。但是假如是多次博弈,甲(或者乙)在选择的时候就会考虑:假如不诚信,那乙(或者甲)以后就不会参与交易了,想交易人就失往了以后多次获利的机会。当然,想交易人可以选择继续往欺骗丙和丁,但是,继续寻找交易对象需要交易用度。不仅如此,假如这个市场上的信息是透明的话,想交易人的不诚信行为将作为其诚信记录,妨碍寻找下一个交易对象。由此,在多次博弈下的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那么,甲(或者乙)最好的选择是讲诚信。
  其次,信息对称的交易讲诚信,信息不对称的交易不讲诚信。例如:某人往菜市场买白菜,假如他对白菜的质量很了解,对其交易对象的购货渠道也很了解,即信息是对称的(这里的信息有些是显性的,比如白菜的外观是否新鲜,有些是隐性的,比如白菜有没有打过农药),这个时候交易对象很难往欺骗他;反之,假如他既不知道白菜有没有打药,又不知道秤有没有短斤少两,那他被骗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再次,有产权者有诚信,无产权者无信誉。这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商场的商品值得信赖,而小商贩的商品往往以次充好。
  不讲诚信的危害是很大的。直接的结果是市场参与者的逆向选择。在一个信息不透明的市场,大家都不讲诚信,好的产品和坏的产品无法被区分,好产品无法被正确定价,结果是好产品的卖家被赶出了市场;买家只愿意支付相当于坏产品的价格,结果只能买到坏产品。那么可以做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比如,在菜市场里摆放一个复秤台;又如,由行业协会出具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很显然,这些都要增加交易用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讲诚信则能够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市场参与者的信誉能够避免相互之间的监视本钱。比如在资本市场上,银行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本钱往研究贷款人的资信状况。
  
  会计诚信公关形象
  
  会计是为了解决会计信息供给者与会计信息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题目而做出的一项制度安排。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者,投资者是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投资者要知道企业的经营者们是不是按照当初约定的那样有效率地经营和治理企业,以使得自己的投资保值增值。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还包括政府,由于政府要收税;也包括银行,由于银行要确保它们的贷款到期能够得到本金和利息;还包括潜伏的投资者,他们要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投资者和经营者首先签订了一份合同,如招股说明书。投资者的义务是足额缴纳股款,权利是得到分红及权益资本扩大(当然,投资者并不放心经营者,所以他有权监视,有权知情);经营者的义务是按当时约定搞好企业,给投资者以公道回报,权利是经营权以及他应得的奖励(比如股票期权)。显然,投资者是信息的弱势一方,假如不对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做出公道的制度安排(实际的做法是由投资者审阅年度财务报告,并且这个报告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那么,投资者很轻易被欺骗。比如,经营者买高档的汽车供自己使用;或者,与大股东合谋,改变招股说明书上的资金使用用途,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也就是说,会计诚信公关形象实际上就是企业诚信的一个方面。企业销售产品签订商品买卖合同,在商品市场上可能欺骗消费者,是企业诚信题目;企业纳税(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与国家签订了一个纳税合同,只不过这个合同是强制性的),也可能偷税欺骗国家,这是企业诚信题目;企业贷款,与银行签订借贷合同,改变贷款用途欺骗银行,也是企业诚信题目;企业剥削员工工资,非正常加班,还是企业诚信题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与投资者签订股权融资合同,改变资金用途等,并做假账来掩饰,同样是诚信题目。具体的说,是经营者对所有者的欺骗和侵害题目。 如何解释有些上市公司爆发了造假丑闻,而有些公司以其稳定的业绩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呢?取得上市和发行股票的资格对于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实际上是和经营者合谋的大股东)而言,利益是巨大的。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博弈,造假和欺骗是最好的选择。
上一篇:事业部治理体制论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