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模式的概念和意义探讨(3)
2016-07-26 01:01
导读:对于制造企业,也有论者从供给链的角度出发,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内部流程为基础向外延伸的模式,夸大企业生产制造的重要性,
对于制造企业,也有论者从供给链的角度出发,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内部流程为基础向外延伸的模式,夸大企业生产制造的重要性,着重业务重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行重组,彻底理顺内部治理关系,以进步生产效率、降低本钱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打下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然后向供给商和客户两端延伸,属于“推式”建设模式。另一种是以客户/供给商为中心向内部延伸的模式,夸大企业的市场导向,以外部需求带动内部信息化建设,属于“拉式”建设模式。
三、企业信息化的不同模式比较
如表1所示,上述多种不同的企业信息化模式中,信息化要素的组合各不相同。企业信息化天生模式夸大信息化的目标和动因;企业信息化进化模式及发展阶段模型夸大信息化的目标和规律;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夸大信息化的目标、范围和实施次序;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夸大信息化的目标、范围和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则夸大信息化的目标和技术路线。明确这一点,有利于企业在信息化实践中把握信息化模式的选择。
从众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碰到不少困难和障碍的情况来看,多数可以回结为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选择题目。其中的关键在于,在企业信息化的每一个阶段,需与企业的发展相契合,选择好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应用模式和建设模式。尽管在企业制度、治理模式、技术工艺、行业属性、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鉴戒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从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企业,因此也就没有可以完全照抄照搬的企业信息化模式,也不可能存在千篇一律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国内成功企业的信息化模式,除了普遍的经验之外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企业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者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治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正确或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阶段、目标、范围、重点、次序和技术路线,这样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令家.企业信息化经典[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谢康.中国企业的信息需求与信息化投资模式[J].治理世界,2003,(3).
[3] 靖继鹏,霍红梅.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新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3,(5).
[4] 刘向东.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策略分析[J].山东经济,2004,(3).
[5] 王剑.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交通与计算机,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