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客体二重性
2016-07-25 01:05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客体二重性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 键 词:文化 ,传播
关 键 词:文化 ,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客体
作为一定条件下,某一企业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
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外在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必然要围绕着企业相应的目标组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和企业与外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协调企业各种关系。在实践中,按照传播范围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企业内部传播和企业对外传播。
传播学以为,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由传播主体(传播者)运用共同享有的符号、系统、媒体(统称媒介),将信息传递给传播受众(传播客体、传播对象),并接受其反馈的过程。但在企业文化的传播活动中,存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传播主客体的二重性。
一、 企业文化的内外传播
1、 企业文化的外传播
根据组织传播,组织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与组织产生与发展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各种联系。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发展壮大,顺利地实现组织目标;另一方面,也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完成,成为制约组织扩展的主要气力。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适当的环境支持,组织便不复存在,更无所谓发展。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约束和适应利用的辩证关系中,传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传播行为把组织与组织之间联系起来,通过组织边界把环境资源输进组织之中,又把组织信息与产品传递给消费对象,从而对环境发挥作用。因而,对外传播是组织的本性和必须。
企业这一特殊组织,需要进行对外传播活动,其中企业文化传播是其重要的。全面、正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终极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兼具文明度、着名度和美誉度于一体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根据格鲁尼哥和亨特于1984年推出的新的环境划分模式:按组织面对的“公众”类型,把组织环境分为四大部分即职能部分、功能部分、规范部分和扩散部分。而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对外传播对象就是这些部分,如作为职能部分工商、税务、公安等的各级政府部分;作为功能部分的供给商、顾客、人才中心、银行等;规范部分的贸易协会、专业协会、竞争者等;扩散部分的社区和一般公众。企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向这些部分传播,让最具评价力的社会公众来充分熟悉自己的文化,并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推进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目的而主动保持并推进与外部环境的种种联系,其中企业文化的全方位对外传播是促使企业与其他组织间关系及行为的协调,从而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运作环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企业文化的内传播
假如我们把企业中所有的治理要素都笼统地视为文化信息的话,企业文化传播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既是企业活动的具体形式,也是企业行为实在的内容。企业的决策、计划、执行、监视等所有治理活动,都离不开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模式、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传播频率的选择,企业治理活动的直接结果,也决定了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状况。因此,企业文化传播活动功能发挥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作为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综合体的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传播来发挥它的振兴、导向、协调、凝聚、美化和育人功能。
首先,任何一个企业的职工、治理者和股东,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本企业文化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言论与行动,会对企业文化的客观形象作出贡献或产生损害;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像局外人那样,对本企业文化加以反映、熟悉和评价,并得出本企业的形象究竟如何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他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本企业文化的主观印象。这种印象首先是由企业文化的客观形象所决定的,但却不是由它唯一决定的,人的熟悉水平、价值观念和特殊需求也参与决定。一般说来,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职工、治理者和股东,对于本企业都有一个理想的企业形象要求,在进行对本企业文化的评价时,他们会将熟悉到的企业文化的客观形象同自己的理想企业形象进行对比,并做出本单位的企业形象是好或是坏的判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全方位的传播让他们往更精确的了解、熟悉客观企业形象甚至按照他们的理想企业形象进一步改善本企业形象。由于,作为企业文化系统所有要素综合表现的企业形象的评价,尽管最主要是由企业之外的社会公众来作出,但是企业形象回根到底是由企业之内的全体职工塑造出来的,主动权仍然把握在企业职工手里,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而创造出来的客观企业形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评价的客观基础。所以,我们在探讨企业文化的主要传播对象时,应首先以企业中的全体员工为一级传播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