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治理必须从标准化进手(3)
2016-10-27 01:09
导读:关键词:标准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治理标准;工作标准 标准化是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产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伴随着生产的
关键词:标准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治理标准;工作标准
标准化是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产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说到底,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水平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近几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使它成为治厂的法规。作为为油田生产、生活服务的水电讯处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化企业治理,必须从企业标准化进手。
1 企业治理要从企业标准化进手的重要意义
1.1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治理工作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进步企业的整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进步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每一个企业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达到此目的。企业标准化是一套分层次的控制网络具有很强的控制功能。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所提及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公道性和先进性。企业以这些成熟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公道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们提供先进公道的衡量标准。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分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分、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赏罚,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治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1.2 企业标准化治理是企业各项治理中最基本、最科学的治理手段
企业加强标准化,不仅仅表现在技术领域,也表现在治理领域。标准化为企业实现各项治理职能提供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企业只有借助于标准化这个重要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公道地组织起来,使每个部分、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以实现企业治理工作的高效化、公道化、科学化,这样才能促进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治理。就拿美国“科学之父”泰勒1898年在伯利思钢铁公司进行的装卸试验例子来说吧,当时他挑选了几个生产能手,反复试验用不同规格的铁锹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最后他总结为每锹装量为21.5磅才能天天完成最大工作量。因此,他就设计了8~10种不同规格的铁锹,小锹装重物如铁矿石等,大锹装轻物如炉灰等,但每一锹的装量都是21磅左右,这样,劳动生产率就大为进步。泰勒的这种试验方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了标准化的重复选优原理,并首先从拟定标准开始的。其他如作业计划,本钱核算等,都是首先制订工时定额标准,通过标准化来进行的。当时,美国的各种企业看到标准化的明显经济效益,对标准化大为重视,事事都追求标准化,标准是企业的法律,使标准化思想牢固地树立在企业的每个职工头脑之中。江苏石油勘探局水电讯处于1991年初制定、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岗位工作标准和部分工作标准,对各个岗位、部分的职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大大进步了工作效率,使水电讯处的治理工作逐步纳进了科学化的轨道。2000年4月水电讯处出台了变电所、电话站等的HSE治理实施细则,这些实施细则全是以标准的面目出现的,HSE治理的有效推行已经使水电讯处的治理工作纳进了科学治理的轨道。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3 从油田企业的现状看,强化企业治理,开展标准化工作具有紧迫性
中石化企业从重组以来,企业治理工作得到升级,企业的治理水平明显进步,治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的、经验的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并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网络、电子计算机辅助企业治理,使企业治理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但仍有部分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治理阶段,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那么,要想使这些企业从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就离不开标准化工作。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强化基础治理,进步治理水平,逐步向治理现代化迈进。同样,企业治理现代化更离不开标准化。由于标准化治理是企业六大基础治理之首,是互换性与通用性很强的企业准则,而离开这项基础治理和准则,实现治理现代化是很难想象的。从企业治理的职能上看,标准化就是“乐队的指挥”,是企业治理“龙头”。企业标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标准化工作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非搞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