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2)
2016-11-11 01:02
导读:***社会应是以人为本、减少贫困、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企业不仅是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细胞,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社会
***社会应是以人为本、减少贫困、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企业不仅是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细胞,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效益不即是社会效益,局部利益不即是全局利益。而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更主要的是,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离开社会资源,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变得相对疏远。所以说,企业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更应注重社会效益,承担起社会责任,否则就会造成各种社会题目,引起社会的排斥和抵制,从而引起企业的损失甚至破产,终极必将阻碍***社会的构建。因此,企业必须为构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和合精神”: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
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无论是儒、道、墨,还是释,都认同、传承和合人文精神。不管是天地万物的生存,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的相互关系,还是政治结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审美,都贯通着和合。[2]“和合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基础,企业要为构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要将“和合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作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
传统文化中处处充斥着“和合”思想,如“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畜之以道,***和;养之以德,***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以及“天人合一”等等。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条件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同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同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3]
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来这样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看和要求所应该采取的行动、应履行的职责、应做的奉献和应尽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所负社会使命和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企业的伦理精神,是企业的道德规范,它促使企业从事能使社会变得更好的事情,而不做那些有损于社会的事情,从而使社会更加***。而和合文化,在企业内部可以营造一种同等、***、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它会促使企业关注员工的利益和安全,为员工提供一个清洁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众人的气力形成整体上风。这样,企业就能有效地避免内部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使治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使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关心、和睦相处。而在企业外部来讲,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和合思想能有效地“化敌为友、与狼共舞”,进步自己的竞争力。通过与外部企业的交流、协作,既可从对方身上吸收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治理方法,又可以跟对方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老实取信、互利互惠、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而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讲,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与服务,不把消费者与企业利润等同起来,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人身安全,这样有利于进步企业的形象,促使增加企业盈利。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和合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主张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同繁荣成长,强烈反对使生态遭到破坏从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行为。因此,在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题目上,和合思想能有效地进步企业对自然的关切度。客观地讲,企业是资源消耗最大、最轻易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部分。保护生态环境,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在“逐利”的同时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的规律,自觉地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衡量自身社会价值的主要指标,决不能仅仅只盯住经济效益和利润,而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既要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又要兼顾现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同一起来,尽对不能答应出现诸如太湖蓝藻等环境污染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