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题目与发展趋势(4)
2016-11-30 01:02
导读:(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治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同一的物流治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展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治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治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公道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治理上的科学、公道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治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治理部分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治理制度和治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治理部分在治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分治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公道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
中国大学排名
(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进步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进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治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治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治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治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产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给链治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自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进步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靠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给链一体化
我国加进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给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进步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本钱上风。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同盟供给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给链,实现资源共享、上风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活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