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订货点计算方法存在的题目及改进(2)
2017-01-23 01:07
导读:同样移项整理后为: 4×0.04+8×0.04+… 48×0.04+(0.04×13)x 所以,此时的储存本钱应为上式乘以2,得到(4×0.04+8×0.04+… 48×0.04)×2+0.52×2x。 总本钱
同样移项整理后为:
4×0.04+8×0.04+… 48×0.04+(0.04×13)x
所以,此时的储存本钱应为上式乘以2,得到(4×0.04+8×0.04+… 48×0.04)×2+0.52×2x。
总本钱为缺货本钱与储存本钱之和,不考虑上述两式前的正数部分,只比较变化量 前的系数。缺货本钱中 前的系数为-5.76,储存本钱中 前的系数为1.04,所以两式相加后 前的系数为-4.72。由此可以得到,总本钱随 的增加而减少,所以0一定不是最优保险储备量。同理,可以讨论再订货点在104到108之间的情况。结合上面计算的规律,可以很快地得到此时的缺货本钱式子中 前的系数为
-(0.04×11)×1×12=-5.28(其中0.04×11为缺货的概率)
储存本钱式子中 前的系数为
(0.04×14)×2=1.12(其中0.04×14为可能发生储存的概率,同时留意到发生储存的概率与发生缺货的概率和为1)
所以两式相加, 前的系数为-0.5,所以,总本钱仍随 的增加而减少。最后讨论再订货点在136到140之间的情况。此时缺货本钱式子中 前的系数为
-0.04×3×12=-1.44
储存本钱式子中 前的系数为
(0.04×22)×2=1.76
所以两式相加, 前的系数为0.32。这说明,总本钱随 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再订货点在136件的时候总本钱最低,而最优保险储备量应为36件。
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来验证该结果。(1)设保险储备量B=28件,再订货点为128件。可能发生的缺货本钱为28.8元;可能发生的储存本钱为0.04×(4+8+… 76)×2=60.8元,总本钱为89.8元;(2)设保险储备量B=32件,再订货点为132件。可能发生的缺货本钱为19.2元;可能发生的储存本钱为0.04×(4+8+… 80)×2=67.2元,总本钱为86.4元;(3)设保险储备量B=36件,再订货点为136件。可能发生的缺货本钱为11.52元;可能发生的储存本钱为0.04×(4+8+… 84)×2=73.92元,总本钱为85.44元;(4)设保险储备量B=40件,再订货点为140件。可能发生的缺货本钱为5.76元;可能发生的储存本钱为0.04×(4+8+… 88)×2=80.96元,总本钱为86.72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以看到,当再订货点为136件时,总本钱最低为85.44元。该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同时可以看到,用“系数”的方法计算步骤更为简化,可以更快地得到结论。
计算思路的改变必然会引起计算方法的改变。本文中关于再订货点的计算,由于储备本钱的计算思路改变,即以为储存本钱是因存货使用量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存在的,与可能发生缺货本钱的原因是一样的,从而使得有关再订货点的计算方法发生改变。不仅如此,由新的思路计算出来的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冲突的。笔者以为,应采用步骤简单的新方法来计算总本钱以确定最优保险储备量和再订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