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贸易的专业化、连锁化、大型化(2)
2017-02-22 01:12
导读:购物中心扮演流通产业中的重要角色 由于德国的贸易设施已经相当完备,所以新增的投资机会不是很多,而这些新增的往往是大型购物中心,即Shoppingma
购物中心扮演流通产业中的重要角色
由于德国的贸易设施已经相当完备,所以新增的投资机会不是很多,而这些新增的往往是大型购物中心,即Shoppingmall。是一种综合性业态,汇集了大型超市、大商场和各种专卖店,在数万平方米的店面中,其商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能够真正实现一站性购物。德国的购物中心大多数位于城市郊区,原因是轿车非常普及,很多家庭星期六全天呆在购物中心,购物、休闲、娱乐全部完成。
值得留意的是,这些购物中心的经营者并不直接参与贸易活动,只负责建设、出租和物业治理,甚至将这些业务也进行外包。真正的经营主体还是前面提及的那些连锁商店,以及麦当劳、必胜客等餐饮店和电影院等娱乐公司。所以这并没有违反专业化分工、上风互补、竞争合作的原则。
先容完德国的情况,反观国内,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流通渠道的总体用度远远高于国际同行的均匀水平,原因在于我国的流通渠道非常分散、渠道过长、本钱太高。据统计,仅家电行业就有上万家分销商,分销渠道的层次过多,导致流通用度和渠道存货量居高不下。固然每家分销商的利润水平很低,但由于产品经常需要经过3、4个中间环节才能到达终极用户,渠道的总体本钱就非常之高。而且由于信息不畅,渠道各环节存货量非常大,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也不能很好发挥产销之间桥梁的作用。这种低效、散乱的状态,面对外资上风企业将不堪一击。
层次过多导致渠道成员利润偏低、渠道治理乏力,不能及时高效地推出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如此一来,消费者就无法得到真正需要的商品,而生产商也将坐失销售良机。加之,众多的经销商和多重流通环节为挑起价格战创造了条件,由此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以及利润水平不断下滑。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两相对照,依笔者之见,国内贸易企业未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步自身竞争力:
推进连锁化在贸易领域里连锁化与品牌化是同义语
在我国1300多万个流通企业中,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在全部流通主体中的比例高达93%,规模以上大中型流通企业仅有11000余家,占全部流通主体的比重不到1%,国内50家最大零售商所控制的市场份额不足5%,而沃尔玛一家就占领美国消费品市场的20%。遍布城乡的各类集贸市场,其交易额竟占到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3。
大型销售商与小商贩相比,更珍视自己的信誉,更能接受市场法规的约束,因此也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状况。调查也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在大型零售场所购买大件消费品,流通产业的发展道路表明:流通渠道的整体发展趋势将会是日益集中,小而分散的布局将被淘汰。所以应该冲破部分、地区的限制,鼓励批发、零售、外贸等流通企业之间,甚至与上游制造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的并购重组活动。依靠企业集中来整合流通渠道,进步流通效率。国外大的连锁团体都集批发商和零售商于一身,能够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很好地沟通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额外的服务,如给制造商提供市场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安装维修服务等。
推进业态多元化,形成既互补又竞争的新格式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百货店利润丰厚,导致企业数目的急剧扩张,这些企业千店一面,毫无特色和上风,产权安排先天不足,对治理层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依靠承包柜台的落后方式刺激员工积极性,因而其生存状况恶化乃至亏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近年来贴近消费者的连锁超市、服装专卖店、电器专业店等快速发展,对百货业造成巨大冲击。这亦是贸易多业态共同发展的世界趋势,惟其如此,零售产业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空间。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外资零售企业已在城市大型综合超市领域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竞争,下一个热门将是便利店和社区购物中心的争夺。国内企业应该加大在新型业态,包括便利店、仓储超市的投资,当然要优先考虑利用已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