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治理(2)
2017-03-13 01:01
导读:3.网络方面的安全治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不断出现和传
3.网络方面的安全治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不断出现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不断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机密情报资料不断地被截取和窃取,所以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尤其要留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维护职员接触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对应用的程序要随时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小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防火墙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进等。 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留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不可否认和完整性等,针对这些方面,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控制技术的代表是防火墙技术,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黑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治理。认证技术代表是网络用户认证系统技术,它解决了财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题目。
4.操纵方面的治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换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工作及职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职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纵职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治理,建立相应的操纵治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职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职员不得作为操纵职员。操纵职员应严格按照操纵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题目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纵职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纵职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5.会计档案方面的治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治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治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治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进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治理职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职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职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职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治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换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治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它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之前,应妥善保管井留有副本,要认真定期检查,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一般说来,为方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直至其中的会计信息完全过期为止。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权限分离制度,系统操纵职员和程序开发职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查阅会计档案应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换手工记账己成为现实,会计电算化是治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认真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治理,才能真正做好单位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快捷、方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治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