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跨文化治理困境(3)
2017-03-17 01:01
导读:(1)在增长企业工资基数和企业效益的关系上,中方往往将企业能否增长企业工资基数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外方一般则以为:企业增长工资基数的
(1)在增长企业工资基数和企业效益的关系上,中方往往将企业能否增长企业工资基数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外方一般则以为:企业增长工资基数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物价指数和生活指数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需要。
(2)在企业员工工资调整方面,中方偏重考虑企业职员的资历、经历和学历。而外方则以为,企业职员的工资和他们所从事的企业工作性质有关,只有当企业职员的工作发生变化时,才会考虑工资的调整。
(3)在人才选拔使用上,中方比较注重德才兼备,重视人德素质、个人和人际关系,注重人的态度和本质,做事先看品行和动机[3]。而外方则把员工的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量才而用。
所有上面所讲的这些方面,都给外资物流企业的治理和经营带来了困难,构成了外资物流企业竞争中的一个劣势。
四、结束语
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其本质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服务过程中沟通障碍形成的服务质量感知错位的差异早已得到证实。中国物流市场的新进进者要获得成功,必须熟悉本土文化并且融进其中,尽快消除文化差异的屏障。这为中国物流企业借助国际物流巨头的经验本土势力,进进全球物流市场,赢得了时间和载体。外资物流企业的劣势就是国内物流企业的上风,国内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上风,勇于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同时,也要清醒的熟悉到,有关企业之间的竞争上风与劣势只是相对静态的,应该看到这种局势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文化差异带来的上风会在外资进进一段时期之后逐渐散失。因此,国内物流企业应进步时间上的紧迫感,通过定位选择不断发展充实自己,逐步缩小在治理水平、企业规模、品牌着名度方面与外资物流企业的差距。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 陈晓萍.跨文化治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 荆林波.外资进进中国物流产业的态势.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年第 23 期:14—16.
[3] 章海荣.论企业人力资源的跨文化治理.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