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所有权分配困难(2)
2017-08-05 01:49
导读:然而,从阿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更严重的契约不完备性,而这种契约的不完备性在众多的华人家族企业中尽不鲜见。中国人受孔孟的影响极深,崇尚重
然而,从阿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更严重的契约不完备性,而这种契约的不完备性在众多的华人家族企业中尽不鲜见。中国人受孔孟的影响极深,崇尚重义轻利,白手起家打拼天下时尽不可提“钱财”二字,“苟富贵,莫相忘”这样的“道德契约”大行其道。由于创业者们在企业中往往身兼治理者的角色,当这种创业者间契约的极度不完备一旦必须加以改正时,其破坏性往往远超过经典企业理论所关注的所有者、治理者、工人之间的契约不完备性。当阿龙向两个兄弟提出股权划分时,所遭到的分歧作正是创业者之间契约极度不完备后果的体现。经典的企业理论对这个故事的解释工作似乎只能到此为止,由于它无法解释阿龙最后的安排为什么得到各方和平的接受,为什么这一足以造成很多其它家族企业分崩离析的危机可以及时化解?
二、社会学的解释
要解释阿龙的安排,应该引进社会学的研究框架,从中国文化、道德、礼教传统的背景进手,探究中国人内心深处隐密而精确的计算规则。
我们可以看出,阿龙和他的兄弟们存在不同平常的人际关系,他们首先是兄弟,其次才是贸易上的伙伴。费孝通(1985)年指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差序格式”,以此理解孟子的名言“修身、齐家、制国、平天下”中的先后顺序就不再困难,居于社会关系同心圆中心的个人以亲疏远近标准来对待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系的不同的人。在这个同心圆中,最里层代表强关系,主要由家庭成员和某些密友、至交构成;其最外圈是弱关系,主要由远亲、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角色构成;强关系和弱关系之间还存在两种过渡性关系:次强关系,主要由***、亲密朋友组成;次弱关系,由那些经常交往或联系的一般朋友组成。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结构并非是一个界限固定的结构体,各关系圈关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活动性:处于外层弱关系的人可以通过交往向内层强关系逐步活动;相反,处于内层强关系的人也可能由于分家、婚姻或交往渐少等原因而向外层关系活动。此外,越是靠近圆心,关系的情感性和义务性越强;越是靠近边沿,关系的工具性和非义务性越强。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有不同的关系法则,强关系的存在主要满足人们在亲情、友情、安全感、回属感方面的需要,因此义务性和情感性的东西最多;强关系越趋弱,人际关系中工具性的东西越多,越不“纯洁”,关系维持中功利性、利益计算性的需要逐渐占据上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强关系通行的义务性和情感性的法则排斥自我利益的计算,排斥个人产权的界定,强关系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往往是无偿、义务的。这也正是中国人一方面受制于融资渠道的狭窄和社会信任的缺乏不得不利用强关系提取资源的上风发展家族企业,另一方面又竭力想避免与强关系人一同进行经济活动的原因。随着关系的趋弱,关系中的工具性因素渐占上风,从经济行为类型上也逐渐向纯市场交易过渡,正如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好友、同窗经常合伙经营(次强关系的一体化交易)、常年的贸易伙伴间的资金拆借(次弱关系的组织间交易)、社区内的小杂货商店(弱关系的市场***易)。
至此,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解析阿龙的故事。与阿龙构成强关系的太太为他提供了资本以购买机器,同样与之构成强关系的兄弟成为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这是一个在华人社会中再普通不过的创业故事。他们不断地扩大工厂,对外投资,家族资本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应得的那一份到底有多大。社会学家将这种状态称为“过度嵌进***易”,由于他们的经济行为(包括过程和结果)都深深嵌进于他们的强关系中纠缠不清。家族成员们能做的只是心照不宣地尽量避免触及这个敏感的区域以保持家族企业宝贵的宁静***。
起先的股权划分方案中只涉及兄弟3人,但这种市场的、工具性的手段完全不能为两个兄弟所接受,他们不约而同地沉默无疑表明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强关系)和产权划分(市场化行为)水火不相容。后来阿龙抛出的方案既避免了兄弟反目的悲剧,又避免了各自沉默的尴尬。阿龙提出,假如没有龙太太的初始资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因此龙太太应该进进股权划分方案,而且应该占大股。这一方案最后得以顺利地通过,一方面是由于初始资本的确是企业终极的基石,尽管兄弟3人在随后的经营中不断投进更为重要的要素“企业家才能”;另一方面,由于龙太太和阿龙的两兄弟的关系远较阿龙兄弟间的强关系为弱(很难界定其为次强关系还是次弱关系),因此他们之间也就较易接受或者说很难拒尽市场性、工具性的产权划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