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物流企业进进对我国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影(2)
2017-08-05 01:49
导读:3.飞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为有序开放物流市场,我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先期在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深圳等8个省市开展外商
3.飞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为有序开放物流市场,我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先期在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深圳等8个省市开展外商投资物流业的试点工作。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履行进世承诺,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船舶代理和航空货运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准进条件,我国物流业迎来了国际化的新时代。外资物流企业频频动作,全方位进进我国物流市场,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有独资倾向明显、投资增大、服务创新、占据高端市场等特征。
三、跨国物流企业竞争领域发展战略
(一)内外资物流企业在各自领域参与竞争
1.外资物流企业在“外资企业全球供给链中国物流网”中形成主要的核心控制能力和竞争领域。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货物出口1.22万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0.96万亿美元,增长20.8%。值得留意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我国57%的出口,58%的进口且持续多年处于高位。这说明活跃的进出口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跨国公司或外资公司的体内循环——内部原材料的进出口,是国际产业链在中国的延伸。
外资公司的全球供给链政策,给我国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格式变化。外资的原材料进口,本土加工再出口,形成以港口和机场为中心,通过公路、铁路和水运相连的“外资企业全球供给链中国物流网”。外资物流企业以其在这一领域里的竞争上风,形成其核心控制能力。
2.低端物流市场是本土物流企业竞争的主战场。低端物流市场是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主要竞争市场,本土物流企业凭借其与本土货主企业的自然联系和掌控着较为完善的国内物流网络,主要控制着国内低级产品的低端物流服务市场。
大学排名 3.内外资物流企业的业务特征。外资物流企业主要为外资货主企业服务,与内资物流企业主要为本土货主企业服务有本质的不同,形成业务上的互补。本土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低,难以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拥有全球范围网络和在国际物流市场上有较大上风的外资物流企业在进出口物流领域竞争。
(二)外资物流企业的中国战略
1.将我国市场作为外资全球物流市场的战略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制造业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原材料、零部件及产成品的国内国际物流需求持续增长,外资企业及部分国内大企业已将其采购纳进全球供给链系统,将我国物流网络与其全球网络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全球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成为必然,在这一进程中,外资企业将我国市场作为其全球物流市场的战略组成部分,并抢得先机。如英运物流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FedEx将其亚太快件转运中心设在广州新白云机场。外资企业的这些举动都可以佐证上述的总体判定。
2.外资物流企业在华业务以本国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跟进式”服务。外资进进我国物流市场,其业务切进的普遍方式是为本国制造及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如德国物流服务企业BLG团体随奔驰来京,为2005年在北京生产的奔驰轿车及在福州生产的面包车分别寻找零部件物流合作伙伴,并将在物流技术、治理、解决方案上给予支持。在外资企业服务于本国企业这种格式已经形成的条件下,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很难参与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即便提供服务也只能参与高端客户的低端业务,而控制权被外资物流企业所把握。 3.独资倾向日益明显,择机调整在华战略。外资在进进我国物流市场的初始阶段,为达到巩固原有客户和开发新市场两大直接目的,往往选择具有本土上风和相关业务经验的中资企业合资,使其能够更迅速、更安全地进进并开拓我国市场。随着外资物流企业承包业务扩张和本土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我国物流市场的全面放开,外资物流企业独资倾向日益明显,纷纷调整在华投资战略。如UPS与中外运签署协议,出资1亿美元,收购其合作伙伴中外运所有的股份,直接掌控在我国23个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