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模式的分析(3)
2017-08-11 06:21
导读:交易本钱经济学中关于交易的两个属性,资产专用程度和不确定性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交易特点,进而判定企业应当采用的内部控制模式。但是,资产专用
交易本钱经济学中关于交易的两个属性,资产专用程度和不确定性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交易特点,进而判定企业应当采用的内部控制模式。但是,资产专用程度和不确定性只是理论框架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具体实务中的操纵性较差。为此,我们分别选择企业资源的稀缺程度(或者轻易获得程度)和所处行业的成熟水平作为替换指标。稀缺程度越高,资源向其他企业活动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失往资源所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即资产的专用程度越高;反之亦然。而行业成熟度越高,企业所处环境的可猜测性越强,业绩也越轻易进行判定,即交易不确定性低;反之亦然。根据交易的属性不同,企业可以被划分为四种类型,见表1。
三、内部控制模式的选择
内部控制模式的选择应当将内部控制模式与企业的交易类型结合起来。张先治(2004a)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内部控制模式:制度控制、预算控制、评价控制和激励控制,并指出这四种控制模式各自可作为独立控制系统进行运作。从交易本钱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四种内部控制模式,分别与前述的四种交易特点相对应,见表2。
制度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规章、条文的形式规范和限制企业各级治理层与全体员工的行为。制度控制适用于资产专用程度低、不确定也较低的企业。这类企业内部的职员活动和设备的更换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部分的人力资源都是同质的低本钱劳动力,物质资源相对轻易获得。企业产品的外部环境很稳定,不会有波动。这类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这种条件下,企业需要采用制度的方法将各项活动规则化,只要按照既定的制度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达到控制效果。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预算控制是指通过预算计划的形式反映组织的目标和经济行为过程,调整与修正治理行为与目标偏差。预算控制适用于资产专用程度低、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在这类企业中,资源相对充足,比较轻易获得,因此生产过程基本上实现程序化模式化,需要进行的控制并未几。而由于所处行业成熟度比较低,面临的环境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与外部变化的环境相适应。通过制定预算来确定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方案,协调内部生产过程与外部不确定性环境,使两者相互适应,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评价控制是指组织通过评价的方式规范组织中各级治理者及员工的目标和行为。评价控制适用于资产专用性较高、不确性较低的企业。资产专用性较高,说明企业的资源相对较为稀缺,因此要关注资产的利用效率,确保各项资源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不确定性较低,说明行业成熟度较高,影响业绩的外部因素相对较少,能够相对比较轻易剔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判定主观因素对业绩的影响。确定的评价业绩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激励控制是指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激发、引导和规范组织的行为。激励控制适用于资产专用性较低、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资产稀缺程度比较高,要求企业必须尽力保存各项资产,并充分进步其利用效率。但是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成熟度较低,评价业绩的难度较大,只能通过激励来完成控制,因此激励控制是最恰当的控制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宜静.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研究概要[J],财会月刊,2006.11.
[2] 王海林.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2.
[3] 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 会计研究,2002,8.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4] 刘玉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监视的里程碑. 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2001,7月12日.
[5] 张先治. 多角度透视内部控制[J]. 会计师,2004,7.
[6] 张先治. 内部治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J]. 新理财,2004,1.
[7] 张湘洲. 2003. 治理控制论.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论文打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