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预算治理对我国企业的影响(2)
2017-08-12 04:35
导读:三、我国企业实施预算治理存在的题目 (一)预算治理流于形式,缺乏全局观念 从我国的预算治理实践来看,预算在很多企业只是流于形式,有的企业领导对预
三、我国企业实施预算治理存在的题目
(一)预算治理流于形式,缺乏全局观念
从我国的预算治理实践来看,预算在很多企业只是流于形式,有的企业领导对预算不是很重视,很多企业只是指定由财务部分编制预算并进行实施,这显然不利于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并没有切实执行,也就是缺乏预算“软约束”题目。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流程不明确
很多企业仍然以为预算是财务部分的事情,与企业其他职能部分没有直接的关系。限于预算编制、限于用度预算,没有将预算与经营活动、与预算执行、预算反馈结合起来,缺乏整合思想,没有融进总预算的理念。同时,很多企业缺乏较为完整的预算指标体系,没有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本钱用度预算、现金收支预算、预算会计报表在内的总预算,工作流程不明确,不能将组织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缺乏整合思想的预算治理经常导致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影响了预算治理的整体效果。
(三)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的实践活动相脱节
很多企业参考历史指标值和过往的活动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值,没有对企业的未来活动做仔细的评估。假如企业及其各部分的活动变化不大,这种制定预算的方法尚可接受。但是在企业及其各部分的活动变化较大时,用这种办法制定预算,会使预算指标缺乏客观性,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员工的有效基准,导致效果不佳。 (四)缺乏与预算治理相适应的赏罚制度
在我国,导致企业预算目标无法很好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考核和赏罚措施落实不到位。在企业预算治理过程中,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赏罚时,很多时候被考核方过多地夸大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故意回避自身方面的原因,而考核方也经常掺杂过多的个人因素往评价被考核方,使考核过程并不规范、公道,或者考核后没有配套的赏罚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除此之外,相应的财务、内审等制度也并不健全,制约预算治理作用的有效实现。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四、进步我国企业预算治理作用的建议
(一)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治理过程。这是由于企业预算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这些工作都是由企业不同的部分和个人分担的。就所承担的工作而言,预算的实际执行者应当是最为熟悉情况的。实际上,预算编制的水平如何,如何往完成预算,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治理献计献策。成功地动员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预算治理,也可以减少企业的治理当局和员工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作出改善企业治理的决策。
(二)推行预算治理责任化
企业预算治理责任化,首先必须编制责任预算,形成责任预算治理体系。责任预算是按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反映的,勾画出了各个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的蓝图。责任预算为各个责任单位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成,在实施预算治理时,企业还应当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发员工完成预算的积极性。这种配套激励措施包括精神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激励,近期的激励和远期的激励。
(三)推行预算治理自主化
预算治理要达到以预算为依据,以激励为手段,实现企业各个部分自主治理的境界。所谓自主治理就是企业各个部分等责任单位,以批准的本部分的责任预算为行动目标,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主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自行找出解决题目的措施,并付诸实施,保证责任预算的完成。自主治理以本部分积极主动的治理为主,以企业预算治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为辅,形成靠经济活动的实际执行者来自觉地实施相应的预算治理,这是预算治理的一个较高境界,也是最为有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