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循环经济中企业治理理念的转变(3)

2017-08-17 06:07
导读:5. 企业从竞争向合作方式转变。在传统的企业生产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的关系,形成这种关系的主因在于稀缺的自然资源有限、企业的技术创

  5. 企业从竞争向合作方式转变。在传统的企业生产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的关系,形成这种关系的主因在于稀缺的自然资源有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市场也有限,因此企业之间只能靠竞争来占有有限的技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市场以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一个企业的废物完全可以成为其它企业的原料,一个企业无用的技术完全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有用的技术,一个企业弃用的市场(如废气物利用市场)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市场。因此循环经济提倡形成网络化的循环协作关系,在企业间形成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协作的新型关系。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企业间形成相互协作的新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吞并或联合,做到资源互补循环、利益共享,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北京出版社,2003.
  2.李廉水.二十一世纪经济——谁主沉浮.海天出版社,1999.
  3.杨冶华,钱军.知识治理——用知识建设现代企业.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略论企业吞并中的规制题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