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研究(2)
2017-08-20 01:11
导读:上市公司经理层薪酬激励机制 公道的薪酬制度是确保治理层能够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关键机制。治理者的收进除底薪以外,还应包括以股票价格表
上市公司经理层薪酬激励机制
公道的薪酬制度是确保治理层能够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关键机制。治理者的收进除底薪以外,还应包括以股票价格表现和各种绩效指标为基准评价发放的期权、奖金等。据福布斯中国提供的“中国上市公司最合算的老板”
排行榜资料显示:以我国股市中流通股比例大于50%(含发行B股、H股以及在其它海外市场发行的股本)的上市公司作为全部调查样本,其中有25家公司过往3年间累计获得8.33%的均匀净资产回报率,核心高管团队的人均年薪仅为15.48万人民币;而这两个指标在整体样本中也仅分别为6.49%和20.14万。此外,在均匀净资产收益率这一项指标的比较中,排名前25家的我国上市公司创造的股东回报为13.04%,高管均匀薪酬仅为33.34万;同样均匀净资产收益率前25名的海外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回报仅为14.96%,高管均匀薪酬却高达229.06万。显然,国内外市场的经营高手们为股东创造的回报率是相近的,但海外上市公司高管的均匀薪酬却是国内同行的将近7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职员的报酬普遍偏低,缺乏必要的薪酬激励手段,尤其缺乏虚拟股票、股票期权等长效的激励机制,这不仅影响了经理层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良性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
信息表露情况
为了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公司相关信息(如财务状况、绩效、内部审计制度等)及时、充分的表露和高度透明(如公司财务结果、所有权结构、董事及高管情况等的公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公司诚信题目一直从未中断,从发行上市造假,到虚增业绩利润,再到掏空隐瞒不报,着实令人触目惊心。据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公然表露的处罚信息统计,仅2004-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因信息表露违规受罚案件便从52起增加到66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市公司公信力下降的趋势不容忽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外部治理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弱化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控制权市场扭曲。控制权市场是指通过收构、吞并与重组以取得公司控制权,进而实施对公司资产重组或经理班子的改组。就我国而言,在以国有企业改制为主体的上市公司群体中,由于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不大,而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权却高度集中,控股股东的更换尽大多数是通过非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转让来进行的,二级市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之间的吞并与收购更多的是一种行政撮合或是短期炒作行为,与公司业绩关联度较低,难以形成对经理职员的有效约束,不利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二是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理人市场是指通过社会对经理职员绩效的事后评价和外部经理人市场约束,促使公司治理层有效控制代理本钱的外部激励机制。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能使董事会聘请到更具能力和责任心的职业经理人取代现有低效能的经理层,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由于我国经理人市场尚待建设,上市公司总经理多由大股东或上级主管部分选拔委派,使得经理人市场对上市公司经理职员的约束机制失往了应有的效用。三是公司治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尤其是优化制度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对“掏空”“造假”行为予以惩戒等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路径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十分明显,为了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加快上市公司治理力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必须牢牢捉住国有股“一股独大”和股权凝固这两大主要症结,从强化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进手着重解决以下题目:加快股权分置的改革,尽快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促进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依据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原则,进一步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的比重,培育机构投资者持股气力,构建多元化、门路型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基金组织,正确引导基金持有上市股票,从而有效地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缓解国有股减持给股市带来的压力。